上海市普陀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年末全区卫生工作人员653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196人,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6.12人。年末全区实有医院病床4123张,每千人口拥有医院病床4.86张,病床使用率97.30%。全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完成诊疗总次数达642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72%,其中急诊抢救病人1.77万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3.98%;开设家庭病床5916张,比上年增加1.34%。区属医疗卫生设施进一步改善,年内完成基建投资9373万元,比上年增加20.82%;年末区属医院拥有固定资产10.06亿元。年内引进了博士3名、硕士13名。市民健康水平继续提高,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预计达到79.43岁。 (五)体育 全民健身活动继续普及,长征市民健身中心建成开放,成功举办了上海市苏州河龙舟友好邀请赛。全年举办区级各类竞赛活动18场次,与会运动人数5千人次,培养等级裁判员32人,向市级以上运动队输送体育人才35人。我区参加区级以上比赛获得金牌54枚,银牌70.5枚,铜牌39枚。我区选送的运动员刘翔夺得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冠军,郭伟夺得雅典残奥会F35级标枪、铅球、F36-38级跳远三项冠军。全区学校体锻达标率96.06%。 体育产业健康稳定,年销售电脑体育彩票4542万元,即开型体育彩票106万元。 四、城市建设和管理 (一)住宅建设 城区规划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住宅建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全年住宅施工面积710.20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78.38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267.31万平方米,完成公建配套施工面积60.70万平方米,公建配套竣工面积27.72万平方米;创建“四高”优秀小区7个,完成“平改坡”改造工程的住宅87幢,住宅面积达到27.04万平方米;实施菜单式全装修试点住宅741套。 旧区改造有序推进。建民村等重大改造地块动迁工作稳步推进,加快建设和筹集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开工建设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17万平方米,土建竣工10万平方米。全年拆除危旧房33.56万平方米,动迁居民4032户。 (二)市政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取得突破,重大市政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中环线区内标段全面开工,地铁M7线区内站点的前期建设工作加紧展开,岚皋南块排水系统主体工程完成,铜川、西北物流园区排水系统启动建设,隆德路等一批区级道路建设积极推进,真华路立交桥、西虬江桥竣工通车,完成了无障碍道路设施和窨井盖年度改造任务。完成了交通路积水点改造,洵阳路、武威路等11条人行道彩板的铺设,新增加道路面积11.38万平方米。 (三)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建设力度加大,大力推进第二轮《区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宜川街道“无燃煤社区”和桃浦镇“基本无燃煤镇”创建工作,全区环境网格噪声达到功能区标准。年内创建1个“基本无燃煤社区”街道,年削减用煤量2.36万吨,削减烟尘排放量43.53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306.15吨。全年区域内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7毫克/立方米,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平均值为0.114毫克/立方米,比上年降低4.20%,氮氧化物年平均值0.078毫克/立方米。建成生活垃圾压缩收集站8座,新建公共厕所2座,完成改建公厕5座,开工建设日处理80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工程,全区生活类垃圾收集率达到70%以上,焚烧区域分类收集率达到100%。 市容景观道路工程全面推进,建成梅川路、真南路、金迎路等景观道路,完成了武宁路、长寿路、昌化路桥等景观灯光工程和真如古镇风貌改造工程,建成苏州河、新槎浦等河道沿线的一批亲水岸线。新建、改建防汛墙49米,疏浚土方25.7万平方米。 (四)城市绿化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以大型公共绿地建设为重点,加快绿化建设。年内新辟公共绿地25公顷,其中,建成大型公共绿地4块,梦清园全面建成开放;新建中小河道绿地5.6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4.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8.40%。新种植行道树1669株,累计种植2062株。 五、人口、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面积54.99平方公里,常住户31.15万户,常住人口111.8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5.21万人。全年出生4331人,死亡6361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0.61‰,其中,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2.39‰,计划生育率99.12%。 年末区属系统职工人数7.82万人,比上年增长38.16%。区属职工分布为:企业单位职工5.63万人,事业单位职工1.77万人,机关工作人员0.42万人。 全年区属系统职工工资总额13.78亿元,比上年增长32.63%,年平均工资1.72万元。 就业促进工作成效明显,积极推进万人就业项目。全年净增就业岗位3.51万个,安置失业、下岗协保人员5.30万人次;全年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73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65%。推进就业困难群体的安置工作,全年新成立非正规就业组织821家,全区现有非正规就业组织2004家,从业人员20485人,其中,安置就业困难人员9395人。年末福利企业99家,完成产值4.60亿元。 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按照“应保尽保、应业尽业、应帮尽帮”的原则,加强对困难人员的分类救助。全年发放低保等各类救助金7948.6万元,其中,发放失业保险金4416.10万元,医疗保险金576.19万元;全区帮困结对8300对。大力实施职工互助补充保障计划,吸纳参保职工14.1万人次;当年有38943人次受益,给付金额1785万元;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落实配租242户。建立了11个由民间组织运作的经常性捐助接受点,实物救助困难群众5000余人次。推进养老设施建设,新建2个示范性老年活动室和12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建成养老院2所,新增养老床位150张。年末有福利院1所,敬老院20所,其中,市一级敬老院11个,市二级敬老院4个,托老所5所。 全年销售福利彩票5825万元。 说明:本公报内各项经济指标价值量及增减率均按当年现行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