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宁区统计局 2003年是推进长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起步之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发展,坚持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的有机统一,紧紧依靠全区人民,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全年完成增加值5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06亿元,占增加值比重为0.1%;第二产业增加值10.44亿元,增长9.4%,占增加值比重为17.9%,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7.95亿元,增长15.4%,占增加值的比重为82.0%,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财政收入完成38.68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区级财政收入26.02亿元,增长27.1%。其中:增值税1.87亿元,增长9.9%;营业税11.98亿元,增长23.1%;房产税1.58亿元;企业所得税2.27亿元,增长7.5%。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9.73亿元,增长19.5%。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3.2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7亿元,增长89.9%;更新改造投资0.75亿元;商品房投资36.79亿元,增长1.2%,占全区固定资产总额的比重为85.1%。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1.6亿元,第三产业投资41.62亿元。 产业发展 实施《长宁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引导,稳步推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房地产及其延伸产业、现代业态商业、都市型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型产业发展。全年现代服务业税收完成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今年40个产业开发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现代服务业1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11.29亿元,实现销售6.31亿元;商务楼、商业设施1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37亿元;工业、科技产品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7亿元;商务楼招商7个重点项目,3个项目完成全部招商,完成可供招商面积的84.1%。 产业布局 东、中、西三大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中山公园商业中心建设有序展开,多媒体产业园招商形势良好,入驻率近80%。长峰商城、新时空国际商务广场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虹桥功能拓展实质性启动,制定了五年开发项目计划,协调了动迁等配套政策。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商务楼改造新建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新天山中学年内已开工建设。临空经济园区建设按照“三年打开、五年建成”目标组织实施。全年拆平土地面积96.15万平方米,土地开发签约面积达9.8万平方米。园区实现销售收入59亿元,完成税收3.6亿元。 农业 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240.9万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种植业238.3万元,下降61.8%;畜牧业2002.6万元,增长66.0%。排灌系统得到改进和完善,年末农机总动力为0.16万千瓦。年末耕地面积65公顷,比上年减少0.4公顷。 工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77亿元,同比增长9.4%,占全区增加值的15.0%;实现工业销售产值48.11亿元,同比增长10.4%,产销率达到99.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8.67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四个行业实现销售产值19.81亿元,占总量的51.2%。 商业 全年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98亿元,同比增长8.4%。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0.1亿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33.3亿元,占37.0%;穿的商品零售额25.3亿元,占28.1%;用的商品零售额31.4亿元,占34.8%;烧的商品零售额0.1亿元,占0.1%。 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市场66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40个,农副产品市场10个,工业消费品市场12个,其它各类市场4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5.51亿元。 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11.94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围绕旧区改造、临空开发、市政绿化储备等项目,完成区域内建设用地供应113.5万平方米。年内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合同107件,实现土地出让金2.25亿元,区财政收入土地出让金1.24亿元。 全年商品房预售许可60件,面积134.4万平方米。房地产二三级市场成交各类房屋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20亿元。 旅游业 全区国内旅行社40家,国际旅行社4家,全年组团人数56.48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5.3%;接待人数43.66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7.1%;旅行社营业收入13.34亿元,比上年减少22.6%。 全区宾馆(饭店)41家,全年营业收入16.12亿元,比上年减少8.4%;接待人数116.89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2.8%。 金融业 区域内工商银行等7家主要商业银行在我区的分支机构、网点数达72家,营业面积3.78万平方米。年末存款余额440.40亿元,当年新增83.62亿元;贷款余额338.59亿元,当年新增61.85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3.46亿元,占新增贷款的54.1%。 对外贸易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6.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海关出口额3.2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外贸出口总额中产品出口创汇达1.97亿美元,同比增长15.1%,非贸易出口创汇1.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 二、改革开放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清理和规范有收费行为的行政审批,深化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等试点工作取得成效。今年已完成建设项目审改试行方案(已上报市审改办),对外公布四批取消和调整的审批事项432项(取消342项,调整90项),年内开通了网上并联审批网,部分项目实施了告知承诺制,并对“一门式”审批实施了行政效能监察。 国有资产管理和企业改革 盘活国有(集体)资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8.2%。推进国有资产有序流动,全区国有资产退出1.13亿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成企业改革32户。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建设等系统实行国有资产委托监管,明确了国资管理责任,加强了国资监管力度。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已有8302户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9.2万人,其中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1.06万人。全年征集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突破25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比上年增长12.6%;医疗保险基金比上年增长9.3%;失业保险基金征集1.48亿元;残疾人保险基金征集0.34亿元;小企业欠薪保障基金征集0.04亿元。全区13.23万离退休(职)人员养老金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