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上海市静安区统计局

2007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起点、外向型、国际化”发展思路,坚持双高战略,打造国际静安,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的发展方略和奋斗目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了年初预定的各项目标,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区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一、经 济 发 展

经济总量

区域经济健康有序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区域经济结构在调整中得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全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47亿元,比上年增长6.8%;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7.91亿元,增长12.8%。全区商贸流通业、专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宾馆会展旅游业和文化生活服务业五大产业支柱作用凸显,全年实现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8%、23%、5.6%、6%和7.2%。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区级财政收入40.68亿元,增长17.5%。区级财政收入在全市9个中心城区中,总量排名提升至第4位,增幅居第4位。全区税收总收入首次超百亿大关。其中,增值税1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营业税23.90亿元,增长21.5%;企业所得税17.91亿元,增长78.3%;涉外企业所得税12.57亿元,增长25.4%;个人所得税19.96亿元,增长26.8%;房产税2.50亿元,下降30.4%;消费税0.21亿元, 增长38.6%;其他各税5.08亿元,增长12.6%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全年区级财政支出4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4亿元,增长11.5%;公共安全支出3.19亿元,增长13.3%;教育支出7.07亿元,增长9.8%;科学技术支出1.49亿元,增长61.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69亿元,增长108.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7亿元,增长42.9%;医疗卫生支出1.42亿元,增长21%;环境保护支出0.12亿元,下降6.5%;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6.84亿元,增长41.6%;工业商业金融等支出7.08亿元,增长12.8%;其他支出5.91亿元,下降33.3 %。

现代服务业

2007年,静安区按照“高起点、外向型、国际化”发展思路,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比重达到87.1 %,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实现税收总收入94.91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占全区税收收入比重的94.9%。其中, 专业服务业、商贸流通业、房地产经营业、宾馆会展旅游业和文化生活服务业五大产业实现税收收入93.46亿元,增长26.2%,占全区税收收入比重达93.5%

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成绩可喜。全年引进现代服务业中的商贸流通业、专业服务业等五大产业企业873家,注册资金11.95亿元。引进世界500强地区总部进展顺利。年内,引进德国南方化学、加拿大铝业公司2家世界500强企业地区总部。办事处翻牌工作有效推进。美国雷曼兄弟亚洲投资有限公司等10家境外企业驻沪办事处已正式在我区注册成立公司。

围绕创意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布局导向,创意产业园区集聚效应逐步形成。年内完成“3乐空间”、“98创意园”的招商工作。引进了法国阳狮广告公司、韩国HMS服装设计公司、荷兰普萨国际公司、上海捷讯传媒公司等以广告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文化传媒等创意产业为主的知名企业。产业园区全年实现营业额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7%;税收收入8045万元,增长32.1%。

“楼宇经济”效应进一步凸显。年内,对恒隆二期、越洋广场等重点楼宇进行分类跟踪,促进入驻企业税收落地。全年全区100幢重点楼宇实现税收61.37亿元,比上年增长44.6%,占全区税收总收入比重的61.4%。税收超亿元楼宇达11幢,实现税收收入48.1亿元。其中,恒隆广场税收突破12亿元,成为本区历史上第一幢“月亿楼”。国泰君安大楼、中华企业大厦、中信泰富广场和梅龙镇广场税收收入分别排名前5位。南京西路沿线31幢楼宇全年税收收入42.4亿元,占全区100幢楼宇税收收入比重的69.1%。

商贸流通业

消费品市场销售持续活跃。全年实现商贸流通业增加值3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实现税收收入29.55亿元,增长26.9%。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7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批发销售额578.97亿元,增长25.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64.28亿元,增长20%;用的商品零售额62.17亿元,增长8.9%;穿的商品零售额46.96亿元,增长10%。

静安南京路商业辐射效应进一步增强,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年内,成功举办了首届上海购物节开幕式和2007福布斯?静安南京路论坛;静安南京路与纽约第五大道结为友好街区; “时尚体验、缤纷好礼、风味美食、文化休闲以及特色展览”五大主题商旅文互动活动精彩纷呈。至年末,静安南京路沿线共集聚商业品牌1272个,其中国际品牌740个,国际顶级及一线品牌46个。年内新调整和引进Celine、万宝龙等品牌150多个,其中国际品牌有80多个。亚洲最大旗舰店万宝龙、恒隆广场钟表珠宝廊顺利开张迎客。区内7家“中华老字号”获得国家商务部第一批授牌。

专业服务业

重点产业集聚程度提高,专业服务业增长速度加快。以信息服务业、法律咨询业、广告业、金融业、投资与管理咨询业、会计与审计业、研发与设计业等行业为龙头的专业服务业全年实现税收收入35.89亿元。其中,金融业和法律咨询业两大行业增势迅猛,领跑静安专业服务业。金融业全年实现税收收入10.9亿元,比上年增收9.9亿元,增长近10倍,税收增幅、增量都位居第一。法律咨询业全年实现税收收入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9.1%;实现营业收入10.51亿元,增长45.5%。年内,引进上海方达、上海原本等10家律师事务所。至年末,区内律师事务所总数达102家,是浦西第一个超百家律师事务所的区县;执业律师达967名,约占全市执业律师总人数的九分之一;境外律师事务所代表处35户,比上年增长16.7%,税收收入净增3521万元。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发展规范有序。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60.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实现增加值13.68亿元,增长5.6%;实现区级税收收入11.16亿元,增长2.4%,占全区地方税收收入比重的30.5%,比上年回落5.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