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静安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市政重大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

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取得新突破。年内,上海静安雕塑公园(一期)建成。东海广场一期、凤阳路601号地块、海银国际大厦、中华商城、宏安瑞士大酒店等项目竣工验收力度加大。越洋国际广场、会德丰广场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688基地、嘉里二期、协和二期、华敏帝豪大厦等项目实现开工建设。4507基地、中央广场基地等待建项目启动力度加大。至年末,御华山大厦、越洋广场办公楼、旺旺大厦、经典茂名公寓、长春藤世界名品商厦、静安四季苑等项目相继竣工。全区在建项目45个,总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其中商办面积达83万平方米。建筑节能降耗工作扎实有效,涌现了一批优秀节能工程,越洋广场被评为上海市建筑节能示范项目。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区域道路环境品质全面提升。年内,11万伏铜仁区域变电站建设选址和静安公园Ⅳ型变电站异地迁建选址确定。新昌平泵站和调蓄池土建工程竣工。北京西路等3条道路下水道低标扩容改造和市政道路改建工程完成。区域综合交通、水、电、燃气、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专业规划加快编制。轨道交通M7号线静安寺车站、昌平路车站建设稳步推进。万航渡路、新闸路等道路辟拓工程和静安寺公交枢纽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扎实推进。区内停车场(库)、非机动车停放、公共交通和各类交通设施等管理得到加强,14条主干道开展停车整治,南京西路沿线非机动车停放点全部清理完毕,城区交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积极推进地下空间开发,民防工程建设与设施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全区现有属城市路网的道路63条,其中,横向道路34条,纵向道路29条。城市道路总长度62.57公里,道路总面积124.29万平方米,车行道面积81.66万平方米,人行道面积39.03万平方米。“迎世博道路设施三年整治计划”启动实施,静安南京路综合整治和改建工程全面完成。年内,完成南京西路、胶州路、昌平路、北京西路等10条道路“迎世博”道路设施整治,更新车行道8.5万平方米,更新人行道3.2万平方米,清理、整治人行道各类占路亭棚279个,南京西路等道路面貌焕然一新。完成江宁街道恒德小区6.5万平方米外立面整治,沿街76只店招店牌整治,以及恒德、众乐、三星等六个小区1.2万米架空线整理、58盏路灯更新和3.3万平方米小区道路改造。

住宅建设与旧区改造

住宅建设与旧区改造稳步推进,和谐动迁成效明显。全年住宅施工面积49.4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9%;竣工面积16.44万平方米,下降9.7%。拆除房屋建筑面积10.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动迁居民1695户,下降24.8%;动迁单位121家,增长120%,成功化解18件历史遗留动迁矛盾。新开地块办证工作抢先一步。年内,万航渡路拓宽、新闸路延伸段、警备区改扩建、静安寺交通枢纽、95-C、大中里二期、60号、49号等项目取得拆迁许可证。4507基地、114#街坊、70号、金慈厚、严家宅三期、均泰基地、海防路94号等9幅历年结转地块圆满收尾。大中里、63号2期、梅村基地等在拆基地推进力度较大。

整治与保护并举,居民居住条件切实改善。年内,率先实施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试点工程,完成改造水箱1038只,改造水管36万米,水箱内全部安装不锈钢内胆,改善了3万余户居民生活用水条件。完成江宁社区房屋与环境综合整治24万平方米,调换小区污水管道、煤气管道、上水管道6800米,整治小区道路3.3万平方米,绿化7068平方米,有3200余户居民居住环境和房屋居住功能得到改善。年内,对全区138座倒粪站进行全封闭改造,为1.9万户居民提供生活方便。

环境整治和保护

区域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年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水平,优良等级天数325天,比上年减少1天,达到或优于二级的天数占89.3%。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平均值0.092mg/m3,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0.054mg/m3,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0.070mg/m3;平均区域降尘量7吨/平方公里?月,道路降尘量16.3吨/平方公里?月;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3dB(A),达到二类功能区标准。

环境监督管理力度加大。第三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年内,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影响报(表)270件。建成绿色单位14家,对创建满5年的13家绿色单位开展了复验工作。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8.2%。通过市环保局对静安区扬尘污染控制示范区的复查。全年整治空调室外机5723台,设置外罩916台,滴水管24538米。完成83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处置监管工作。组织环境监察663批次,监察单位2241户次,受理与处理环境污染纠纷247件,全年征收超标排污费44.5万元,行政处罚17家单位,处罚金额5.2万元。

城市绿化

城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各类绿化总量4.48万平方米。其中,建成公共绿地1.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4%;建成专用绿地2.6万平方米,增长21%;建成屋顶绿化0.5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面积为133.77万平方米,绿地面积87.01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34.85万平方米,居住区绿地28.37万平方米,单位绿地23.79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1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7.6%。全年改造公共绿地3.8万平方米、改造老居住区绿化1万平方米。实施科技兴绿战略,春景秋色取得明显景观效果。完成雕塑公园一期建设。开展《有机废弃物土地循环利用产品基地的运行与应用》研究,建设松江苗圃中试基地,并在雕塑公园和华山路绿地建设中推广运用。开展 “三线、三点、二面”的绿化环境改造工作,调整绿化3.8万平方米。武宁南路沿线绿地、康余绿地等绿地水体内开展水循环净化处理取得较好效果。“绿色单位”创建成效显著,现有花园单位保存率达到100%。

四、社会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

科技与人才

完善科技创新运行机制,科技创新环境得到优化。全年安排科技创新专项资金1.45亿元,落实市区两级科技小巨人创新扶持资金644万元。年内,完成年度科技创新行动方案,制定、公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及若干配套措施实施细则,对科技企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创新项目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应用等工作进行重点扶持。

区域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申报各类创新项目83项,其中,区级立项24个,经国家和市级评审立项28个,获得国家和市项目扶持资金370多万元;实施“科技小巨人工程”,7家企业评为2007年度区“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企业评为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培育企业;实施《静安区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进计划》,举办 “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大型论坛,相关代表80余人参加。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全年引进信息服务业企业3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技工贸收入2.12 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上缴税金 484.88 万元,增长33.3 %;新增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8家; 8家企业入选上海市“民营科技百强企业”。科普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工作通过了中国科协验收, 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荣誉称号。启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开展大型科普活动,举办重点项目37个,86000余人参与,荣获市科技活动周特别贡献奖。全年新增市科普示范单位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