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街道经济 街道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年完成销售(营业)收入85.8亿元,比上年增长7.4%;完成税收6.29亿,其中地方税收4.72亿元,比上年增长55.2%。在全市13个区街道销售(营业)收入中,我区名列前茅。在99个街道中完成税收6000万以上的有12个街道,我区程家桥街道等6个街道榜上有名。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态势良好。全年新批准外省市来区投资企业128户,吸收资金11.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0.7%,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的企业49户,同比增长133%,在引进企业中,科技企业、IT产业和投资咨询公司共60户,注册资金7.49亿元,占总引进数和注册资金总额的46.9%和67.8%。外省市企业完成税收2.27亿元,比上年增长5.5%。 全年新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2个,吸收外资合同金额1.60亿美元,其中增资部分1.03亿美,全年到位资金1.33亿美元。区创汇总额2.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产品出口创汇1.56亿美元,占全部创汇总额60.7%,涉外税收5.87亿元,比上年增长40.7%。 三、社会事业 科技 我区已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4个,市级9个,区级15个;市十佳科普村2个,市级科普村6个,区级93个;市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8所,区级21所。 新办科技企业338户,注册资本14.57亿元。市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4家,达到49家。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市火炬计划项目8项,国家级新产品计划项目7项,被认定为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19项。 教育 我区现有幼儿园42所,在园儿童0.94万人,比上年减少2.1%;小学30所,在校学生2.16万人,比上年减少13.9%;中学35所,在校学生4.53万人,比上年减少1.5%;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34万人,比上年增加8.5%;职校1所,在校学生0.37万人,比上年减少4.5%;成人教育学院1所,在校学生0.43万人,比上年减少4.6%;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升学率达98.9%,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上线率达99.2%。全区中小学生体锻达标率为92.9%。 全区中、小学配备TCL局域网系统、多媒体演示系统,44所中、小学接入有线通宽带网,2所学校配置高级型校园网。 文化 年末有线电视网用户19.9万户,区有线电视台自办节目1套7个栏目,每周播送3.5小时。反映长宁政治、经济、文化的《长宁时报》全年发行52期,订户订报数3.1万份。全年区属文化单位共放映电影1.7万场,接待观众85.58万人次,营业收入426.78万元。区图书馆接待读者33.89万人次,图书流通125.34万册次。区少儿馆组织各类活动36次,参加人数1.48万人次,接待读者1.58万人次,图书流通50.4万册次。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书法等28个项目247个班次,培训4.3万余人次。 卫生 至年末,共有区属医疗卫生单位18所,其中区级综合性医院2所;区级专科医院4所;地段医院8所;中等卫生学校1所。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008人,其中医师(士)1353人、护士(师)1157人、药剂师(士)202人、检验师(士)156人。年末区属医院病床数2404张(其中地段医院病床数677张)。病床使用率91.35%。全年区属医院门急诊总量为309万人次。 90%的街道(镇)建成市一、二级卫生街道(镇)。新建成社区综合服务点10个。全区年末家庭病床总数为1364张,全区89.7%的居委会、33.51余万15岁以上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全区医保参保单位达4862家,参保职工数39万(其中在职26万人,退休13万人)。 体育 认真宣传、贯彻《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新建35个居民健身点;上海国际体操中心等公共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协助承办好ATP网球公开赛、21届LG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及其它竞赛。 我区培养和输送的53名运动员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第九届运动会,有6名运动员夺得金牌。在青岛举行的第39届世界OP帆船锦标赛上,我区运动员代表夺得金牌。全年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优秀体育苗子43名。 四、人民生活 人口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0.69万人,比上年增加1981人。人口出生率为3.67‰,死亡率6.54‰,自然增长率为负2.86‰。计划生育率为98.2%。 职工收入 职工收入稳定增长。全区纳入统计范围内的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增长11.1%,年平均工资16438元,比上年增长13.2%。年末职工人数5.54万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2.38万人,集体经济单位职工1.49万人,其他经济单位职工1.67万人。 就业 完善机制,巩固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全年净增6159个就业岗位。实施"4050"项目35个,从业人员0.19万人,其中安置"4050"对象0.16万人。全年职业介绍共接受求职登记5.69万人次,接受单位用工登记3.94万条,进行用工推荐5.85万人次,成功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57万人次。全区就业技能培训1.25万人次,培训就业率达到77%。全年新组织技术等级工培训0.7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1.48万人。全年共发放失业人员失业救济金和协保人员生活费补贴累计5542.7万元。 居住 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住宅施工面积33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02万平方米。建成完整街坊8个,完成高架道路沿线住宅"平改坡"工程174幢,全区住宅公建配置率达11%。人均居住面积13.03平方米。 积极推进新一轮旧区改造,加快旧区改造步伐。全年改造13个地块,拆除二级旧里以下建筑面积13.27万平方米,动迁居民5007户。 民政福利 年末全区居委会有187个,其中:新建居委会7个,合并居委会2个,撤销居委会1个。全区10个街道(镇)全部建立了社区事务处理一门式服务中心。实行救助款社会化发放共0.47万户,占低保金领取总户数的62.5%。年末全区有各类养老机构19家,床位总数1441张。全年帮助各类困难对象23万人次,发放各类救助金2790万元。160户享受廉租住房。实施"星光计划",全区建成17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支援灾区建设、募集衣被308吨,1.57万余包,600余万元。 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发证3793对,其中复婚120对;办理离婚登记发证1003对。 五、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市政建设 我区立体交通网络取得新进展。年内配合市里完成地铁二号线西延伸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确定线路走向和站位;完成轨道交通明珠线二期工程前期动迁工作;剑河路(仙霞西路-清溪路)、可乐路(剑河路-林泉路)、云雾山路(娄山关路-锦屏路)和虹古路、清溪路、宋园路、遵义路等一批道路相继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