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长宁区统计局

2002年1月

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要求,认真贯彻"依托虹桥,发展长宁,优化功能,增创优势"的发展方针,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各项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城区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45.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0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增加值比重为0.2%;第二产业增加值8.95亿元,增长10.3%,占增加值的比重为19.8%,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6.11亿元,增长14.0%,占增加值的比重为80.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全年财政收入完成21.62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6.90亿元,增长23.0%,增幅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趋向平稳。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43亿元,比上年增长47.3%,商品房投资33.5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占全区固定资产的比重为83.3%。

产业开发重点项目

产业开发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全年34个产业开发重点项目中,22个科技、工业项目总投资达到2.8亿元,实现销售5.7亿元,其中属长宁区特强、特色产业的重点项目占科技、工业重点项目的45%。4个商场、市场项目已完成投资2亿元左右;8个重点商务楼宇消化可招商面积12.87万平方米。

一业特强

信息、咨询服务业快速发展。通过《上海市长宁区信息、咨询服务业规划纲要》的实施,年末,信息、咨询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46.11亿元,比上年增长34.0%,税收达1.5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其中,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36亿元,比上年增长35.0%,税收0.61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咨询服务业营业收入10.1亿元,比上年增长30.6%,税收0.89亿元,比上年增长43.5%。

农业

随着城区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052.2万元,比上年下降5.5%,其中:种植业744.3万元,下降16.7%;牧业2307.9万元,下降1.3%。排灌系统得到改进和完善,年末农机总动力为0.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年末耕地面积85.33公顷,比上年减少了3.21公顷。

工业

工业产业化项目取得积极成果。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区增加值比重的16.6%;实现工业总产值40.94亿元,增长9.6%;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0.33亿元,增长9.4%;全年工业产销率达到98.5%。

临空经济园区全年共引进企业409家,注册资本达到1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2%,其中当年引进的企业中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以上的有28家。

商业

商业结构调整加快,消费品市场购销活跃。全年完成商业增加值13.50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3.69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16.30亿元,占22.1%;穿的商品零售额11.26亿元,占15.3%;用的商品零售额45.89亿元,占62.3%;烧的商品零售额0.24亿元,占0.3%。

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市场78个,其中,消费品综合市场44个,农副产品综合市场10个,工业销售品综合市场10个,其它各类市场14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8.37亿元。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完成房地产业增加值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67.20万平方米。全年成交各类房屋2.13万套,建筑面积223.6万平方米,成交金额1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4%。积极实施供地方式的改革,完成招标供地6幅,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34幅,实现土地出让金1.04亿元。

旅游业

旅游经济健康发展。全区国内旅行社43家,国际旅行社4家,全年组团51.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9%;接待人数50.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7%;旅行社营业收入14.77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完成税收460.61万元,比上年增长24.1%。

全区40家宾馆(饭店)营业收入12.92亿元,比上年增长3.8%,接待人数117.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2%。

金融业

金融业务不断扩大。工商银行等6家主要商业银行在我区的分支机构、网点数达72家,营业面积3.5万平方米,年末存款余额265.76亿元,当年新增27.05亿元;货款余额190.93亿元,新增25.57亿元。年末开设在区内的证券公司营业部23家,税收0.87亿元。

二、改革开放

改革

继续深化传统企业改革。继续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进传统企业改制和转制工作,全年共有10家传统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5家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新办1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1家,注册资本达3426万元。

我区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区之一,重点改革企业注册登记和房地产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在1113项行政审批项目中,经清理后,上报方案的总改革率为56.5%。

区政府机构设置由28个精简为27个;区机关行政编制由1133名精简为906名;党政群机关39个部门中,涉及职能调整的部门有30个,共调整职能124项。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区已有4609户城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者共26.69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积极推进养老社会化发放工作,全区近13.17万离退休(职)人员养老金已全部实行社会化发放。单位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生育保险参保率100%。

人才交流

以企业为主体做好人才服务工作。为区域企业引进各类人才232人,其中中高级人才102名;为200多家企业开设了3次人才交流专场洽谈会;为504人办理了人才工作证;做好人才"蓄水池"工作,从大专院校和社会引进、招聘77名人员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吸引留学生来我区投资创办企业42家。

工商登记

年末工商企业登记实有企业总户数7611户(不包括私营企业)。其中,内资企业7018户,注册资本155.30亿元。外资投资企业593户,注册资本3.77亿美元。区招商中心实行"一门式"集中审批,全年共接待咨询3.02万户、3.17万人次。

个体、私营经济

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6532户,比上年增长10.4%,从业人员0.77万人,注册资金0.65亿元,全年营业收入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3341户,比上年增长54.8%,投资者0.78万人,雇工人数2.47万人,注册资金43.24亿元,比上年增长68.5%,全年营业收入12.66亿元,比上年增长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