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西区劳动力市场全年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14万人次,举办2次专业人员人才交流招聘洽谈会,陆续开发适合不同层次求职者需求的就业岗位。

我区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空前活跃。全年成交各类房屋2万余套,比上年增长71.9%;总成交额94.5亿元,同比增长89.7%。

工商登记

年末工商企业登记实有企业总户数7988户(不包括私营企业)。其中,内资企业7502户,注册资本156.42亿元,外资投资企业486户,注册资本3.21亿美元。区招商中心实行"一门式"集中审批,共接待咨询2.07万户,2.19万人次,审批受理1.16万户,发证户数1.01万户。

国内合作

全年新批准外省市来区投资企业101户,吸收资金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注册资本500万以上企业达21家。外省市企业完成税收2.12亿元,比上年增长44.5%。

吸收外资

全年新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4个;吸收外资合同金额1.10亿美元,其中,增资部分0.38亿美元,全年到位资金0.62亿美元。区创汇总额2.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产品出口创汇1.35亿美元,占全部创汇总额的60.6%。涉外税收4.17亿元,比上年增长30.3%。

街道经济

街道经济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销售(营业)收入79.96亿元,比上年增长8.9%,完成税收4.09亿元,其中,地方税收3.04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在全市13个区的街道销售(营业)收入中,我区名列第一;在99个街道税收前10位中,本区有5个街道榜上有名。

个体、私营经济

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5914户,比上年增长3.9%,经营人员7028人,注册资本0.55亿元,全年营业收入3.4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2158户,比上年增长54.1%,投资者4992人,雇工人数16277人,注册资本2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5%,全年营业收入9.18亿元,比上年增长56.4%。

三、社会事业

科技

全年新办科技企业296户,注册资本10.88亿元,年末科技企业达1千余家,完成税收1.55亿元,同比增长31.2%。各类科技企业(机构)拥有各级技术人员1.25万人。在全市"民营百强企业"评比中,年内有16户企业榜上有名。全年有21个项目被认定为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全年组织申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市火炬计划项目3项,新产品计划项目7项。全年先后开设220个科技培训班。

我区已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4个,市级6个,区级14个;市十佳科普村一个,市级科普村6个,区级61个;市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6所,区级21所。

教育

我区现有幼儿园50所,在园儿童0.96万人,比上年减少3.7%;小学35所,在校学生2.51万人,比上年减少14.4%;中学37所,在校学生4.6万人,比上年增加0.9%;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23万人,比上年增加13.2%;职校2所,在校学生0.38万人,比上年减少18.9%;成人教育学院1所,在校学生0.45万人,比上年增加2.3%。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中阶段升学率达97.4%,应届高中毕业生高考上线率达77.8%。全区中小学生体锻达标率为93%。

全面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年内开工20所,完成13所。至年底,中学达标率为75%,小学达标率为71%。年末学校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校长、教导等岗位培训298人。

文化

年末有线电视网用户19.7万户,区有线电视台自办节目1套5个栏目,每周播送3.5小时。反映长宁政治、经济、文化的《长宁时报》全年发行53期,订户订报数3.1万份。全年区属文化单位共放映电影1万场,接待观众47.89万人次,营业收入532.47万元。区图书馆接待读者28.41万人次,图书流通97.54万册次。区少儿图书馆组织各类活动36次,参加人数1.13万人次,接待读者14.32万人次,图书流通47.88册次。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书法等26个项目180个班次,培训3000多人次。

卫生

至年末,共有区属医疗卫生单位18所,其中综合性医院2所;区级专科医院2所;地段医院8所;卫生学校1所。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049人,其中医师(士)1371人、护士(师)1165人、药剂师(士)211人、检验师(士)156人。年末区属医院病床数2202张,其中地段医院病床数574张,病床使用率达96.8%。

80%的街道建成市一、二级卫生街道,市、区级文明小区总数达60%以上。完成市、区府实事项目,建成2所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点7处。全区年末家庭病床总数1399张,发放健康教育处方7.72万张,完成47个居委会、4.47万户、10.34万人的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工作。确保医保方案顺利实施,24家医院全部实现电脑联网。

体育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新建健身苑3个,健身点61个。上海国际体操中心等各体育场馆全年对外开放,共接待72.6万人次。顺利完成了第五届全国残运会乒乓球竞赛工作和其它竞赛工作。

夺得上海市青少年运动会团体总分(2139.5分)第一名、金牌总数(85枚)第一名。技巧队在全国蹦床技巧锦标赛上获得一金二铜。举重队在全国少年举重冠军赛上夺得58公斤级冠军,在全国女子举重冠军赛上获得58公斤级一金一银一铜。全年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优秀体育苗子47名。

四、人民生活

职工收入

职工收入稳定增长。全区纳入统计范围内的职工工资总额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年平均工资14515元,比上年增长15.1%。

年末职工人数5.12万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2.48万人,集体经济单位职工1.08万人,其他经济单位职工1.56万人。

就业

落实政府创造净增就业岗位的责任体系,全年完成了净增5376个就业岗位的实事项目。全区15个再就业服务中心,安排进中心0.35万人,出中心率为78.4%。全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04万人次,其中安置下岗职工0.60万人次。全年完成网络、技能培训2.3万人次。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1.43万人。全年共发放给企业、职工各类安置、补助、保障资金4709万元。

居住

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实施住宅施工面积31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5.75万平方米。建成完整街坊8个。完成高架道路沿线住宅"平改坡"工程160幢,住宅公建配置率达13%,人均居住面积10.7平方米,住宅电话普及率82%,全区煤气气化率保持在98.3%。通过采取创建"无渗漏"工程、"四高"小区以及完整街坊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新建住宅的整体质量水平。

社会福利与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