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建成健身苑2个,健身点62个,总投资193.5万元,总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 四、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 全区年末户籍人口61.06万人,比上年增加219人。在总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例为50.4:49.6。常住人口为61.11万人,常住人口出生率为4.27‰,死亡率为6.74‰,自然增长率为-2.47‰,各项指标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区计划生育符合率为98.85%。 职工收入 职工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区属系统职工工资总额6.6亿元,比上年增长2.8%,年平均工资12615元,比上年增长3.3%。 年末纳入区统计范围的职工人数5.12万人,比上年减少0.06万人,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2.39万人,比上年减少0.86万人,集体经济单位职工1.20万人,比上年减少0.57万人,其他经济单位职工1.54万人,比上年增加1.37万人。 再就业工程 全区15个再就业服务中心,安排进中心2412人,出中心率为63.4%。全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3.02万人次,其中安置下岗职工0.80万人次。全年新增非正规就业劳动从业人员0.20万人,其中公益性劳动新增0.13万人。全年完成再就业培训0.87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为1.36万人,共发放失业救济金1470.4万元,累计发放5.04万人次。 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福利事业有了新发展。年末全区有各类社会福利院14所,床位855张。全年帮助各类困难对象33.41万人次,累计发放各类帮困资金4525万元,全年募集衣被55.61万余件。我区被民政部、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住宅建设 居民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住宅商品房施工面积368万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积103万平方米,建成完整街坊5个。公建施工面积40.48万平方米,住宅竣工面积公建配套率11%。人均居住面积10.09平方米,住宅电话普及率为82线/百户,全区煤气气化率保持在98.3%。 五、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市政建设 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地铁二号线江苏路站和中山公园站、延安路中段高架、北虹路、非机动车8号线、金浜路、协和路、金钟路、江苏北路和长宁路二期等工程先后竣工;轨道交通明珠线全线贯通,并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凯旋路苏州河桥、华山路拓宽工程和虹桥11万伏变电站等项目相继完成动迁并开工。 城区管理 拆除违法建筑11.7平方米,建成了27个无违法小区。对42条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总长28.52公里,疏浚淤泥总量13.12万立方米,疏浚河道8条,总长6331米,河道整治清运垃圾1450吨,清除整治漂浮物及两岸垃圾1200吨,修建防汛通道1565平方米,完成河岸绿化2.8万方米,保洁水面积43.7万平方米。全区特一级道路沿街垃圾箱房基本拆除,开设室内菜市场4个,实现内环线内马路菜场全部入室。全区物业管理企业133家,实现管理的居住物业969万平方米,全区开展了创优达标活动,创优达标率为62.0%,其中被评为国家建设部优秀物业管理示范小区4个。 旧区改造 旧区改造和住宅建设稳步推进,城区面貌不断改善。全年改造二级旧里以下建筑面积13.58万平方米,动迁居民4500户,其中,拆除危棚简屋面积2.74万平方米,为加快旧区改造步伐,从99年10月8日起正式实施周桥二号地块一期动迁,年内动迁居民1837户,完成总量的94%。 重大项目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良好,9个项目开工,10个项目竣工,12个在建项目中5个项目正常施工。 城区绿化 绿化建设发展较快。全年新辟公共绿地3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4.1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22.3%,继续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其中建成芙蓉江路和国棉21厂两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 环境卫生 完成沿街箱房拆并移49处,新建小压站2座,清扫道路总长113公里,面积307万平方米,共清除清运生活垃圾38.02万吨,清运粪便13.16万吨,配合拆违,共清除清运建筑垃圾22.13万吨。在国家卫生城市的检查考核中,取得不失一分的好成绩。 环境保护 城区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全区全面建成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为100%。二氧化硫的年日平均值为0.022毫克/立方米,氮氧化合物平均排放浓度为0.075毫克/立方米。大气总悬浮微粒由去年的0.228毫克/立方米降至0.199毫克/立方米。全区降尘量由去年的11.34吨/平方公里降至11.17吨/平方公里。完成了一控双达标的阶段性目标,实现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获得了全市各中心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第一名。 说明: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涉及各项经济指标价值量及增减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 上海市长宁区发展计划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