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长宁区统计局

二〇〇九年二月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挑战和风险,全区人民在中共长宁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牢牢把握“聚焦、攻坚、提升、细化”的工作基调,振奋精神、克难前行,全面推进“四个走在前列”,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上海市统计局下算一级,长宁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448.11亿元(见说明2),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全年实现区增加值256.73亿元,增长11.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35.69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21.04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总量的86.1%,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2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增值税19.75亿元, 增长15.0%;营业税30.98亿元,增长4.5%;个人所得税21.06亿元,增长25.9%;房产税4.28亿元,增长50.5%。区级财政收入52.62亿元,增长14.2%。财政支出62.78亿元,增长7.1%,其中,教育支出7.95亿元,增长16.9%;公共安全支出6.52亿元,增长2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8亿元,增长39.5%;卫生支出3.73亿元,增长45.1%;科学技术支出3.65亿元,增长29.4%。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45亿元,增长5.5%,其中,建设和改造投资14.74亿元,增长2.1倍;商品房投资37.71亿元,下降16.1%,其中,住宅投资23.78亿元,下降21.7%。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0.4亿元,第三产业投资52.05亿元,增长6.5%。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实现税收4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占全区税收的37.3%,继续保持我区经济增长支柱产业的地位;房地产业实现税收33.39亿元,增长7.0%,占总量的29.0%;现代业态商业实现税收23.72亿元,增长31.9%,占总量的20.6%;都市型工业实现税收6.24亿元,增长24.9%,占总量的5.4%。

国资国企改革扎实推进。存量资产盘整取得成效,41家中小企业完成改革改制,国资经营公司启动组建;国资运营质量稳步提高,完成国资收益收缴5835万元;国资监管逐步完善,编制国资布局调整和企业发展三年规划,制定《政府投资项目资产管理办法》。

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综合试点工作,综合经济管理、城区建设与管理、实有人口管理等三大信息系统建设继续推进,城区综合建设与管理信息系统完成108个图层。网上行政审批实现50%事项在线受理。全区二级及8家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商务楼等安装36个“易付捷”自助便民终端。新建或升级28个信息化特色小区。

长宁门户网站全年总访问量1911.5万人次;主动公开及依申请公开信息9300余条;104家软件企业通过2008年度软件企业年审。全区3个项目获得上海市2008年度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1.2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工业销售产值70.10亿元,增长6.6%,其中,非公经济工业销售产值52.17亿元,占总量的74.4%;工业产品销售率98.4%,比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

区域内在地统计工业企业中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等行业实现销售产值49.6亿元,增长15.8%,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业增幅较大,分别达到20.7%和17.0%。

创意园区新建5家,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改建1家。至年末,全区市级创意园区11家,区级园区8家,总建筑面积21.48万平方米。

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23.81亿元;施工面积1155.4万平方米,增长1.8%;竣工面积320.2万平方米,增长13.0%。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18.5万元。

三、批发、零售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吃的商品零售总额56.30亿元,占34.0%;穿的商品零售总额48.75亿元,占29.4%;用的商品零售总额53.53亿元,占32.0%。

全区连锁商业网点600余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70余家,便利店300余家。全区连锁商业零售额76.0亿元,增长26.4%。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03.07亿元,增长26.3%。至年末,全区各类市场45家,其中,农贸市场28家,非农贸市场17家。非农贸市场中,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8家,花鸟市场、服装市场和工艺品市场各2家,其它类市场3家。

至年末,全区国内旅行社61家,国际旅行社5家;全年组团人数156.8万人次,下降16.6%;接待人数89.1万人次,下降34.7%;营业收入47.4亿元,下降8.5%。

全区星级宾馆26家,其中,五星级宾馆7家、四星级宾馆6家。区48家宾馆(饭店),全年营业收入26.5亿元,增长1.0%;接待人数147.6万人次,增长4.1%。

全区展览馆3家,展馆总面积4.5万平方米;全区举办以机械、能源和服饰类为主要类型的各类展览149个,占全市展会数量的27.4%。

虹桥机场全年起降航班18.5万架次,比上年下降0.9%,占全市两大机场起降航班总量的41.1%;国内进出港旅客达到2288.31万人次,增长1.1%,占全市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总量的44.8%。货物吞吐量41.59万吨,增长7.0%。

四、现代服务业和虹桥涉外商务区

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年现代服务业实现税收4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信息服务业纳税单位1023户,实现税收9.29亿元,增长15.7%;专业服务业实现税收12.83亿元,增长25.3%;现代物流业实现税收6.27亿元,增长3.6%;会展旅游业实现税收4.90亿元,增长2.2%;文化服务业实现税收3.29亿元,增长30.7%;金融业实现税收6.37亿元,增长54.8%。全年税收超过亿元的商务楼有11幢,税收总量23.52亿元,占全区税收的20.5%。

以三大经济组团为主的虹桥涉外商务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全年实现税收47.04亿元,增长28.1%,占全区税收的40.9%,比重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虹桥涉外贸易中心经济载体建设顺利推进,完成上海城三期和C4等地块动迁;金虹桥国际中心、古北国际财富中心、广播大厦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49.2万平方米;东银商务中心、东方维京大厦项目竣工,总建筑面积13.2万平方米。中山公园商业中心业态调整收到实效,举办“2008年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开幕式暨时尚长宁活动”、长宁商业发展项目推介会等大型活动。虹桥临空园区年内竣工项目3个,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在建项目17个,建筑面积57.4万平方米;新开工项目2个,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园区重要配套项目P+R社会停车库和环线以西虹桥中通商务大酒店结构封顶;引进浦发等三家银行,临空南区已达5家配套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