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宁区统计局 2000年2月 1999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全面完成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这一年来,全区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改革与发展有新的进展,对内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城市建设和管理得到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年增加值3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12亿元,比上年下降5.3%,占增加值的比重为0.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53亿元,增长8.9%,占增加值的比重为20.9%,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8.37亿元,增长10.6%,占增加值的比重为78.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5.3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2.26亿元,增长5.0%。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规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87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99亿元,比上年增长78.0%,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7.3%上升到24.4%;商品房投资完成24.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7.6%。大规模的投资对保证本区经济的持续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产业开发 产业开发以规划为导向,重点项目为抓手,推进产业开发,先后制定了《长宁区产业开发规划纲要》和"五业拓展"各业规划。年内确定的46个产业开发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1个科技工业产品实现销售产值10.33亿元;9个商场、市场项目实现销售收入12.41亿元;13幢商务办公楼全年消化空置面积5.86万平方米,实现消化率为14.8%。1个临空厂房招商项目全年消化空置面积0.9万平方米。 特色经济 服装服饰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列为本区特色经济,初具规模。全年服装服饰业完成税收0.23亿元,占都市型工业税收比重为42.7%,工业总产值4.57亿元。信息、咨询业税收0.76亿元,占新兴产业税收比重为34.0%,销售收入达26.45亿元。 农业 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继续向二产、三产转移。全年农业总产值4500.2万元,比上年下降33.9%,其中,种植业899.0万元,增长2.9%;牧业3601.2万元,下降94.0%。蔬菜、肉类、家禽等农副产品上市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为城市的副食品供应继续作出贡献。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0.19万千瓦,比上年下降29.6%。年末耕地面积90.93公顷,比上年下降0.2%。 工业 工业产业结构在发展中调整,投资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和优化,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04亿元,比上年增长8.1%,占区增加值的比重为16.8%;工业总产值34.60亿元,增长9.8%;工业销售产值35.84亿元,增长15.1%;工业税收1.77亿元,比上年增长4.8%。工业企业面向市场以销促产,产销衔接情况较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103.6%,比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 年内工业产品重点开发项目12个。新产品开发项目24个,其中进入批量试产的有8个,定型的6个;试产项目16个。全年列入市级计划项目20个。其中新产品试产计划3个,市产学研计划2个,市地方技改计划3个,市工业三年投资滚动计划10个,市优秀新产品奖1个,国家资源节约综合利用项目1个。 建筑业 年末列入区统计范围的建筑企业,总包完成建筑施工产值8.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9.2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施工面积26.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1.9万平方米。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8.28万元/人。 商业 积极调整业态结构,引进、拓展、联合并举,大力促进市场销售。全年商业增加值11.36亿元,比上年增长8.0%,占区增加值比重31.5%。商业销售总额19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16.61亿元,占26.7%;穿的商品零售额10.63亿元,占17.1%;用的商品零售额34.57亿元,占55.6%;烧的商品零售额0.38亿元,占0.6%。商业税收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连锁商业发展迅速。区内167家连锁超市、便利店,邮购、电话订购等网络营销正在悄然兴起。我区在区外成功开设11家连锁店。 房地产业 房地产开发保持适度投资规模,积极引导住宅消费。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6.45亿元,比上年增长0.4%,占区增加值比重17.9%。房地产业税收3.38亿元,比上年增长5.8%。年末注册在区内的房产企业141户,商品房施工面积186.70万平方米。随着公有住房差价置换办法的实施,以及房改综合配套各项措施的相继出台,商品房销售量明显上升。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1.7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7.8%。存量房产交易日趋活跃,全年成交过户面积11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2.3%。 金融业 金融业务发展较快。工商银行等7家主要商业银行在我区的分支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53.02亿元,贷款164.61亿元。年末外省市开设在区内的证券公司营业部有24家,上交税金3139.72万元,比上年增长53.1%。 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区内31家旅行社全年组团人数25.18万人,比上年增长38.7%。接待人数21.27万人,比上年增长7.3%。营业收入总额4.21亿元。全区31家宾馆(饭店)营业收入12.23亿元,接待人数89.88万人次。长宁区特色旅游产品"小主人生日游大联欢"、"中华之最小主人生日游大联欢"分别获得了市旅游节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旅游产品奖。 二、改革开放 企业改革 继续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企业的改制和转制。全年老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11户,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36户;新办股份合作制企业26户,新办有限责任公司332户,新办私营企业637户。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在对小企业进行专项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长宁区促进小企业发展战略》,并组建了五个小企业服务中心和两项基金。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我区企业集团的改革与发展战略,促进企业集团的健康发展。深入进行传统企业改革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继续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原则,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社会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改革。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了基本保险社会化,补充保险市场化和社会救助制度化。全区有3550户城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共19.92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133户企业1.64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补充养老保险。12.56万离退休(职)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至年末,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10.49万人。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机关事业单位已有754人纳入社会化发放。城镇职工养老、失业保险的覆盖率均达到98%,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进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