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宁区统计局 (1999年2月) 199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稳中有进、重在有质、重在求实”的指导方针,发扬“负重、加压、奋进”的长宁精神,努力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国内市场需求制约等不利因素,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这一年中,全区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有新的进展,城市建设和管理出现新面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增加值3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13亿元,比上年下降39.6%,占增加值的比重为0.4%,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74亿元,增长10.8%,占增加值比重为23.7%,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4.83亿元,增长14.7%,占增加值比重为75.9%,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1.68亿元,增长15.0%。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商品房投资2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第一产业 农业 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继续向二产、三产转移。全年农副业收入9285.8万元,比上年下降27.5%,其中,种植业收入725.4万元,比上年下降42.0%;牧业收入8446.7万元,比上年下降25.9%;渔业收入113.7万元,比上年增长11.5%。蔬菜、肉类、家禽、水产品资源丰富,为城市的副食品供应继续作出贡献。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59.2千瓦,与上年持平。 第二产业 工业 积极开拓市场,研制开发新品,改善投资环境,工业经济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全区工业增加值6.39亿元,比上年增长8.7%,占区增加值比重19.5%;工业总产值36.63亿元,增长17.2%;工业销售产值3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销率98.9%。 年内向市申报的有关电子计算机类共10个产品生产许可证和饮用水、塑料门窗的准产证,全部通过审核,并分别获证。“望春花”牌平绒制品和“美佳”牌女式内衣系列再次荣获了“上海市名牌推荐产品”称号。全年完成区级工业新产品开发项目24个,试产项目16个,技改项目8个,申报列入市级重点计划的项目18个。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广顺路工贸街坊5.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竣工,其中90%实现了招商,美标、置信、瑞华、东京、金拱、凯普狄诺等21户较有知名度的企业相继进入园区。 建筑业 建筑行业加强管理,施工企业进展顺利。年末列入区统计范围的建筑企业50家,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7.07亿元;房屋施工面积77.9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程施工面积为40.5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31万平方米;按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93万元/人。 第三产业 商业 调整业态结构,改善经营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大力促进市场销售。全年商业增加值9.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占区增加值比重达30.4%。商业销售总额1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17.58亿元,占31.2%;穿的商品零售额9.25亿元,占16.4%;用的商品零售额28.75亿元,占51.0%;烧的商品零售额0.8亿元,占1.4%。 耐用消费品和小型家用电器销售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全年彩色电视机销售量比上年增长2.5%,空调增长17.7%,自行车增长94.0%,家俱增长104.7%。新建成的一批标志性商厦,销售态势良好。新开业的乐购量贩大卖场人、销两旺,仓储式销售、“会员制”等国际通用的经营方式已在我区出现。区域经济观念的确立,促成了市、区商业集团的联合,区内企业打破围墙,引进国内、市内名特优企业,如华联、农工商、华润超市公司、联想电脑、荣欣第二代建材超市、新高点家俱等。 房地产业 保持适度开发投资规模。年末在区经营的房地产企业125户。房地产业增加值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占区增加值的比重达19.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亿元,比上年增长32.7%。房地产经营收入12.69亿元,营业利润2934万元。全年销售商品房16.91万平方米。 金融业 金融业务稳步发展。上海银行长宁区域内8家支行,年末存款余额4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年末发放贷款18.78亿元,比上年增长43.9%,上交税金1181万元。 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成功策划和举办了长宁区特色旅游─小主人生日大联欢,获得了市旅游节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商旅结合有了新突破。金秋美食节、苏州城市节、花布大联展、九洲灯光夜节等系列活动,吸引了广大居民,有效地推动了本区市场的活跃与繁荣。 区内28家旅行社全年组织接待了自组团人数18.16万人,接待总人数19.83万人,营业收入总额6.9亿元,比上年增长66.7%。 二、改革开放 企业改革 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以资产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跨行业、跨所有制、跨部门重组了上海新长宁(集团)及上海新长宁(集团)有限公司,其注册资本9.24亿元,总资产规模达100亿元。组建4家发起式股份有限公司已启动运作,新组建2家发起式股份有限公司;130户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18户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100户改制为其他形式;新办有限责任公司607户,新办股份合作制企业103户,新办私营企业254户。进一步理顺街道集体资产管理体系,明确投资主体,批准建立了5个街道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养分离的要求,对长宁区市政工程管理所的管理养护机制试行改革。试行了剧目股份化改革,探索了社会文化事业的产业化之路。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以基本保险、补充保险、社会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全区有2522户城镇企业、机关事业单位,144户私营企业,341户个体工商户,合计19.38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114户企业的14991人参加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11.98万离退休(职)人员列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至年末,城镇职工养老、失业保险的覆盖面已达98.0%。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进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