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2007年是长宁区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中共长宁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抓住机遇,坚持“拓展虹桥、提升功能、数字长宁、国际城区”发展方针,扎实推进 “四个走在前列”奋斗目标,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和预期目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呈现平稳较快、结构趋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上海市统计局下算一级,全年实现长宁区生产总值(GDP)388.08亿元(见说明2),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全年实现区增加值230.96亿元(见说明3),增长12.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33.1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197.86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增加值总量的85.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增长平稳。全年财政收入完成10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增值税17.18亿元,增长24.5%;营业税29.65亿元,增长13.2%;个人所得税16.72亿元,增长33.0%;房产税2.84亿元,下降24.1%。区级财政收入46.09亿元,增长15.9%。地方财政支出58.62亿元,增长13.6%,其中,科教文卫体事业支出13.36亿元,增长4.5%;公共安全支出5.11亿元,增长5.7%;社会保障和就业4.0亿元,增长19.6%。

图1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总额与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7亿元,增长3.5%。其中,建设和改造投资4.8亿元,下降47.1%;商品房投资44.9亿元,增长15.1%,其中,住宅投资30.4亿元,增长32.1%。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0.8亿元,下降20.0%,第三产业投资48.9亿元,增长3.8%。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实现税收34.4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占全区税收总量的35.6%,总量与比重均超过房地产业,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实现税收32.4亿元,增长5.3%,占总量的33.5%;现代业态商业实现税收16.8亿元,增长21.9%,占总量的17.4%;都市型工业实现税收6.3亿元,增长7.7%,占总量的6.5%。

国资国企改革继续深化。监管框架基本形成,完成九华集团等3家企业出资人调整,建立委派监事长、党建督察员制度。国资运营质量稳步提高,完成收益收缴3805万元,国资保值增值率达到106%,57家企业完成改制。

二、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总产值71.28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71.15亿元,增长11.3%,其中,非公经济工业销售产值55.0亿元,占总量的77.3%;工业产品销售率99.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区域内在地工业企业中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服装服饰业、医药制造业等行业实现销售产值40.01亿元,增长11.0%,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增幅较大,分别达到60.9%和13.5%。

创意园区新建4家,建筑面积2.51万平方米;改建2家。至年末,全区市级创意园区11家,区级园区6家,总建筑面积16.92万平方米。新建3个区级企业技术中心。

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75.05亿元,增长22.3% ;施工面积1135.1万平方米,增长37.2%;竣工面积281.6万平方米,增长43.7%。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人均14.8万元。

三、批发和零售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吃的商品零售总额51.33亿元,占34.7%;穿的商品零售总额38.53亿元,占26.1%;用的商品零售总额53.17亿元,占36.0%。

图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增长

 

全区连锁商业网点560余家,其中,连锁超市门店60余家,便利店300余家。全区连锁商业销售额60.13亿元,增长17.0%。

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952.28亿元,增长23.9%。至年末,全区各类市场46个,其中,农贸市场30个,非农贸市场16个。非农贸市场中,工业消费品综合市场8家,花鸟市场2个。年内完成4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

四、现代服务业和虹桥涉外商务区

围绕区委“四个走在前列”和“两个45%”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现代服务业企业和集聚区建设扶持力度。全年现代服务业实现税收34.4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信息服务业纳税单位993户,实现税收7.9亿元,增长32.8%;专业服务业实现税收10.2亿元,增长20.1%;现代物流业实现税收6.0亿元,增长31.2%;会展旅游业实现税收4.1亿元,增长1.2%;文化服务业实现税收2.5亿元,增长18.2%;金融业实现税收3.7亿元,增长192.8%。全年税收超过亿元的商务楼有9幢,税收总量17.95亿元,占全区税收的18.6%。

表1 现代服务业税收总量与同比

 

以三大经济组团为主的虹桥涉外商务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全年实现税收36.6亿元,增长30.7%,占全区税收的37.9%。中山公园商业中心原长宁电影院地块项目、中山商务楼工程竣工;龙之梦大酒店商务中心开业运营;凯旋路多媒体产业走廊新建5个主题园区;启动上钢十厂红坊二期等开发改造项目。虹桥涉外贸易中心楼宇竣工项目6个,建筑面积33.86万平方米,其中,经济楼宇、教育设施、住宅项目各2个;在建项目4个;天山路商业街虹桥天都、长房国际广场、泓鑫时尚广场、虹桥国际商都基本竣工。临空经济园区年内竣工项目5个,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在建项目5个,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新开工项目15个,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园区垃圾压缩站交付使用;福泉路110KV变电站竣工交付。

“数字长宁”建设继续深化。“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两个国家863项目建设深入推进;重点楼宇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建成远端数据接入点80个,光纤接入9幢商务楼;建成天翼通无线覆盖点20个;启动市政府实事项目“家校互动”;升级10个街道、镇社区建设与管理信息平台和社区事务一门式服务信息系统。

门户网站主动公开及依申请公开信息5900余条,全年新增数量超过上年总和;依申请公开率达到100%。组织指导5家企业进行市信息委B2B电子商务专项资金项目申报,81家企业完成软件业申报工作。

完成社保卡申领4.38万张,补卡0.47万张,换卡0.38万张;开展义务教育段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卡集中申领发放工作,申领率90%以上;办理临时居住证8.79万张;居住证0.61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