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因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增速放缓、消费水平滑坡、投资规模下降等严峻考验, 区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和民生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区域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4.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1%,增幅低于上年2.4个百分点。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有效进展,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1.24亿元,增长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93.52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出第二产业和全区经济增长11.3个和2.7个百分点。二、三产结构比例为21.4:78.6,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02.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区级财政收入73.32亿元,增长14.5%。全年完成税收收入193.04亿元,增长22.2%。现代服务业、工业、商业、房地产业四大行业税收占税收总量的比重达到88.1%。其中,现代服务业完成税收68.96亿元,增长26.2%;工业完成税收33.80亿元,增长30.5%;商业完成税收34.20亿元,增长15.5%;房地产业完成税收33.21亿元,增长13.3%。除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外,其它主要税种收入均有所增长,其中增值税完成43.23亿元,增长26.7%;企业所得税38.68亿元,增长29%;涉外所得税24.16亿元,增长87.1%;个人所得税33.92亿元,增长15.2%;房产税5.66亿元,增长75.7%。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5.5%和4.5%。全年区级财政支出82亿元,增长6.9%。 现代服务业 加快由“先导”向“主导”的转变,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营业收入700.20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实现税收收入68.96亿元,增长26.2%,占全区税收总量的35.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对全区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9%。在“1+6”行业中,信息、专业、科研、金融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其营业收入和税收分别占现代服务业营业总收入和总税收的93.5%、96%。其中专业服务业营业收入仍维持在整个现代服务业总量的四成以上,对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0%。科研服务业增长平稳,全年营业收入和税收分别增长18.5%和25.7%。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震荡走低,交易量下降,再加上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使我区的金融业增速明显放缓。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5.63亿元,增长12.8%,较上年同期回落了29.6个百分点;完成税收24.51亿元,增长22.8%,对现代服务业税收增长的贡献率为31.8%。生命健康、教育培训和旅游会展三个行业稳步发展,全年营业收入和税收分别增长2.7%和8.8%。 工 业 工业生产总量保持稳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44.76亿元,比上年增长4.9%。完成高新技术产值221.99亿元,下降5.3%,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40.7%,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39.86亿元,同比增长4%。从总体看,全区工业生产企业的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达到99.1%。区内19家大企业整体生产状况良好,全年完成产值308.45亿元,增长14.9%。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区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滑坡。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2.04亿元,比上年下降1.1%,实现税金总额12.12亿元,下降12%。 商 业 消费品市场销售基本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61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吃的商品零售额99.38亿元,增长9.6%;穿的商品零售额64.47亿元,增长9.6%;用的商品零售额124.15亿元,增长9.5%。餐饮消费市场持续旺盛。全年实现餐饮业营业收入31.12亿元,增长14.9%。徐家汇商圈综合消费能级进一步提升。商圈内东方、太平洋、汇金、六百、汇联、百思买等全年实现零售额79.38亿元,增长3.7%。其中,六百和百思买销售增长在两位数以上,分别增长15.9%和12.5%。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总体仍处于低迷状态。全年完成商品房投资44.69亿元,比上年下降18.5%;商品房施工面积247.69万平方米,下降19.6%;竣工面积70.70万平方米,下降20.3%。全年商品房预售2225套,下降48.6%;面积28.84万平方米,下降43.9%;金额61.91亿元,下降31%。商品房销售(不含预转销)4675套,增长52.4%;面积44.61万平方米,增长14.5%;金额44.28亿元,增长10.3%。商品房销售年均售价为9926元/平方米,较上年下跌382元/平方米。全年存量房成交过户9305套,面积77.44万平方米,金额114.77亿元,分别下降33.1%、36.7%和24.5%。 旅游业 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有组织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增长8.7%;直接旅游营业收入71亿元,增长15%;实现税收2.6亿元,增长13%。逐步形成“相汇徐家汇”品牌,利用长三角“16+2”旅行社联盟的资源共享优势,与8家旅行社签约,于6月至10月间,组织团队382个共14345名游客到徐家汇进行购物活动。 年内神旺大酒店、和颐酒店、嘉汇华美达酒店、西藏大厦、乐泰公寓式酒店、天科商务酒店等新建改建酒店先后开业,增强了我区宾馆的接待能力。至年末我区高星级酒店总数达到9家。年内新批天程、田园假日、金棕榈3家国内旅行社,至年末全区国内社总量达62家。 上海旅游节期间,成功举办了唐韵中秋游园会、彩车巡游进社区、长三角赏桂之旅等活动,约12万人次的游客和市民参与。本市主要媒体包括电视、电台、报纸进行了相关报道,共计51次;在谷歌网络关键词搜索,有7万多条相关信息链接。 继续深化与13个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的合作,全年免费派发资料约8万份。按照世博接待的标准,进一步规范咨询中心服务窗口,全年3个门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6万人次,其中外国游客占26%。不断提升千景旅游网的专业性水准,不断完善政务办事功能,全年点击量超过370万次。 二、改革开放 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 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全年国有产权转让3户,金额3.33亿元。国资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土地储备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年投入12.3亿元积极推进普天科技园区、上海医药临床研究中心、领汇科技投资基金等项目。按照行政事业经营性国有资产归口管理原则,完成斯波特大酒店资产和人员划转工作,组建上海光启文化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国有经营性资产进一步规范。至年末,全区155户国有企业的国资总量达到91.63亿元,保值增值额10.38亿元,保值增值率为112.78%,超额完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