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四、社会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 科 技 科技实力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加快。2008年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认定的成果转化项目67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159.58亿元。年内,新增国家和上海市创新基(资)金项目136项。区域内有9家企业被评为2008年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小巨人培育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加强,全年共申请专利3011项,其中发明专利1680项,实用新型专利996项,外观设计专利335项。科普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成功举办2008年上海科技活动周徐汇区活动,组织“科技奥运主题展”等近70项活动内容,参与者约8000人次。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发放专题科普挂图6000份,发放节能知识相关的书籍200册。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30次,参加人数近2000人次。 教 育 教育事业继续优先全面发展。全年区级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为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公共财政对教育优先发展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从上年的900元、1100元提高到1500元、1700元。师资队伍和教育设施等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资源规划布局不断优化,建成13个街道(镇)育儿指导中心;小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初中、高中内涵建设不断拓展;巩固深化以德育为核心、以体育、科技、艺术为突破的素质教育,启动区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创建成“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职业教育实训中心功能不断完善。 基础教育持续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100%。至年末,全区共有小学(含特殊学校)42所,在校学生3.17万人;普通中学(含工读学校)42所,在校学生3.86万人;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0.36万人;中等专业学校17所,在校学生2.38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98%。 文 化 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文化建设的重心不断向社区延伸。全年区级财政用于文化事业费的支出为4017.03万元。年内举办各类展览、讲座136场,接待近15万人次,产生较好社会效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力推进,龙华庙会、上海剪纸和黄杨木雕被公布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新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8处,名人旧居1处。区内博物馆、纪念馆全年接待参观者达40万人次。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快,全区共有文化设施总面积17.12万平方米。完成斜土、虹梅等2个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达标建设。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区有集邮、摄影、书画等各类群文团队1286支。年内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8863场次,观众达150万余人次。至年末拥有文化娱乐场所122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58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43家,电影放映单位13家,营业性棋牌室80家,出版物经营单位168家。徐汇有线电视台平均每周播出时间达3.5小时;徐汇报平均印数6.5万份/期,比上年增加0.8万份/期。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出动5405人次,稽查场所3890家,立案137件,取缔无证摊点372个,收缴各类非法音像制品303120张,非法电子出版物9268张,非法书刊4498本,罚没款840500元。 卫 生 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至年末,区域内共有卫生机构212家,其中:医院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家。医疗机构实有床位1.2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55万人。全区医疗机构共完成门急诊1670.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工作全面推开,全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次增长15.2%,次均费用下降0.3%。赴家庭病床诊疗总人次11.62万人次。继续实施门诊诊查减免、定向转诊等措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内诊查费减免401.48万人次,减免费用2810.4万元。全区共受理登记参保人员12.21万人。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在处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全区常住人口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129.96/10万。依法开展公共卫生监督,完成监督6532户次。行政审批程序优化,15项许可项目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提高许可效率。 体 育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全年区财政用于体育事业经费的支出为 2680.99万元,比上年增长34.3%。竞技体育成绩优异。2008年,我区输送优秀运动员53名被吸收为二线运动员。向上海队输送运动员6名。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由我区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吴敏霞、钱震华、姚明、何翌、葛伟青、王贝铭、吴志宇等7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奥运会,获得了1金1铜1个第四1个第八的好成绩。我区输送的运动员在其它世界级比赛中获4金1银1铜;在全国单项最高级别比赛中获10金10银2铜;在各项目单项上海市锦标赛上获74金55银48铜的好成绩。年内,组队参加2008年上海市学生运动会,共获得108金。在上海体育场内成功举行北京奥运火炬徐汇段共1.35公里火炬传递任务。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年内,以“庆奥运,迎世博”为主题,举办了迎奥运倒计时100天活动、徐汇区社会事业单位运动会、徐汇区公务员体锻达标赛、徐汇区第十三届全民健身节系列活动、“振鼎鸡杯”社会体育指导员大比武比赛等众多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圆满完成上海市第八届老运会组织和参赛工作。体育健身设施继续增加。年内,在漕溪公园内新建公共运动场1处。在13个街道(镇)新增社区健身苑点8处。对区域内2004年安装的器材统一进行了更新与整新工作,其中更新器材378件、整新器材34件,确保健身设施完好率在98%以上。 精神文明建设 全区共创成10个市级文明社区、1个市级文明镇。推进“节水型小区”创建工作,创成10个市级节水型小区。推进公共场所文明创建。牵头做好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迎检工作,徐家汇商圈被评为全国“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组织对区域文明公共场地抽查,确定上海图书馆、徐家汇公园等6个场所为首批区文明公共场所示范点。推进交通文明创建工作,由点到线、由线到块延伸拓展,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及各单位交通文明志愿者的考核。交通文明示范路段在全市共获得4次全市前三名,交通文明示范路口在全市共获得4次前三名,上海南站南、北广场的两个出租汽车候客站均获得全市文明候客站前三名。 五、区域信息化 电子政务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区级机关办公大楼内网络交换机升级,实现网络千兆主干、百兆到桌面。电子政务基础框架和系统应用继续深化,启动以核心基础架构优化和IT运维平台建设为主要目标的IT治理工作,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三大基础数据库建设,进行区地理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推广全区统一的帮困救助“一口上下”信息系统,建成区企业服务网、网上协同办事系统、建设项目网上审批系统。组织对全区各单位网站漏洞扫描,采取有效安全加固措施,保证奥运期间未发生信息安全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