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6 上海市统计局

外贸出口

外贸出口规模持续扩大。全区全年完成外贸出口额2.2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30%。出口产品主要有机电、机械、纺织、服装、化学工业、木制品等,主要出口美国、日本、欧盟等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三、城市建设与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5亿元,达到年初预定的目标,其中商品房投资45.2亿元,基本建设与更新改造投资8.3亿元。2004年,商品房投资与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投资的比例为84.49:15.51。

商品房投资的内部结构继续改善。在商品房投资中,住宅、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其他的比例关系是70.72:16.15:4.80:8.33,住宅投资同比下降1.73%,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分别上升了1.34%和0.57%。

重大市政工程建设

(1)重大工程。调整充实了中环线徐汇段工程建设指挥部,按时完成西段动迁,南段动迁准备工作基本就绪,越江段动迁抓紧筹备。成立了南站项目工作组和2个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南站地区的规划、动迁、市政和开发等工作。完成南站泵站站本体、22万伏变电站前期动迁和腾地并开工建设。石龙路、老沪闵路拓宽工程2标段抓紧施工,1标段和3标段抓紧启动。推进南站周边环境整治和土地开发,与地产集团就动迁问题、土地开发合作问题达成初步共识,做好1、2、3号地块前期动迁准备,确立4号地块为配套商品房建设用地。做好3条轨道交通建设的配合工作,4号线地下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9号线一期工程完成虹梅路站动迁和腾地,桂林路站、宜山路站规划用地范围确定,并开始单位动迁,参与二期工程3个车站方案的研究和优化。对7号线的4个车站方案进行论证和优化,做好前期动迁准备工作。泵站建设继续推进,肇嘉浜泵站竣工并投入使用,蒲汇塘泵站建设进度加快,吴中路泵站前期工作抓紧进行。

(2)市政道路。推进徐家汇交通疏解工程,斜土路拓宽全面展开,完成宛平路至宜山路2个标段道路建设。宛平路至瑞金南路2个标段启动建设,动迁工作抓紧推进。漕东三路等7个房地产项目配套道路开工建设,完成龙恒路等3条道路的辟建。完成了康平路周边道路综合整治并实施地下市政管线综合改造工程。实施太原路等3条道路的大修工程,对桂林路等7条道路进行重点养护。完成了虹桥路等10条道路基础设施整治。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工程,全年完成22个政府办公楼、8个综合医院、3个公园、13个公共厕所、64所学校约20公里的盲道建设,完成500个坡道的改造任务。

(3)其它基础设施。完成襄阳11万伏变电站前期协调,爱建3.5万伏、文定3.5万伏和徐家汇公园变电站开工建设。完成漕宝路天桥新建和东漕河泾桥改建工程。

(4)河道整治。开展水环境污染源普查工作,实施三友河等4条中心城区河道消除黑臭专项整治工程,做好蒲汇塘等5条市级河道截污工程,完成沿线57家直排河道单位截污纳管工程。

旧区改造

全年,新开拆迁基地8块,历年遗留拆迁基地25块(其中包括注销2块),目前已完成13块,尚余18块,完成拆(搬)迁居民户数2101户。拆迁裁决立案89件,实施裁决37件,召开听证会13次,实施强迁11户。全年平改坡竣工面积达20.99万平方米,其中综合改造项目三个,总计改造面积11.40万平方米,投入资金1617.17万元,受益居民2042户,全年开工的拆房基地60个,总计36.4万平方米,当年竣工55个基地。

环境保护

区域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水平的天数占全年的85%;区内固定源噪声达标率达100%;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8分贝。环境管理力度不断加强,深入推进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区府实事工程长桥、华泾创建“基本无燃煤街道(镇)”通过市级验收,全区创建成“基本无燃煤区”;继续开展对100座以上餐饮单位的综合整治工作,餐饮单位油烟净化率浜北地区达98%,其它地区达93%;全区有30个小区被评为区级“环保绿色小区”。

城市绿化

公共绿地建设成绩显著。全年累计新辟公共绿地30.11万平方米,新种大树1192株,完成破墙透绿506米。至年末,全区3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公共绿地共有77幅,其中2004年新辟4幅。全区绿化覆盖率预计达到23.7%,比上年提高了1.05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预计达到4.23平方米,比上年提高0.29平方米。建成了银都路绿带、淀浦河沿岸绿带、蒲汇塘沿岸绿化带等。

四、社会事业与精神文明建设

科技

科技实力进一步加强。全年区级财政用于科学事业费的支出为363.20万元,比上年增长52.86%。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加快。2004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认定的成果转化项目26项,实现技术合同交易19.9亿元。年内,新增国家级产业化计划项目7项,新增上海市科技产业化项目13项,新增国家和上海市创新基(资)金项目23项。区域内有9项科技型企业进入全市科技企业百强行列。知识产权保护得到加强。2004年共申请专利1621项,其中发明专利691项,实用新型专利528项,外观设计专利402项。进一步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全年共举办科普讲座15场,参与者5500人次;开放科普教育基地16个,参观人数6200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2种,计7万余份;制作展出科普展板113块,总长度87.6米。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28次,参加人数1780人次。

教育

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年区级财政用于教育事业费的支出为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3%。

积极合理调整教育资源。年内,先后有撤点学校2所,合并学校1所,改建学校17所,扩建学校1所。

基础教育持续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率继续保持100%。至年末,全区共有小学46所,在校学生3.5万人;普通中学51所,在校学生5.58万人;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0.44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招收新生1.08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3-6岁儿童入园(班)率100%。

成人教育不断发展。全区共有成人学校151所,在校学生30.48万人,较上年增长52%。

文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区级财政用于文化事业费的支出为1100.72万元,比上年增长55.40%。至年末,全区共有区属文化单位12个;区级图书馆1个,全年接待读者50万人次,外借书籍30万人次。电影院、影剧场4个,全年观众52.8万人次;徐汇有线台平均每周播出时间达3.5小时;徐汇报平均印数4.5万份/期。

社区文化设施持续改善。全区有334个居委会社区活动室达标,居委会图书馆普及率达到100%。文化设施总面积3.59万平方米。群众文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区有集邮、摄影、书画等各类群文团队1600支。全年区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122场次,观众达12余万人次。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大。全年审核娱乐场所146家,审批书店236家,审核音像制品经营单位73家,出动文化稽查人员3211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场所3344次,立案处罚73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