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统计局 2004年2月26日 2003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项目建设、城镇化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充分利用各项扶持政策和有利条件,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影响农民增收;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民营资本在生产领域发展较慢;三是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初步核算,2003年实现延边生产总值1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经济增长率继2000年之后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841元,比上年增长10.1%。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继续保持“二、三、一”的产业格局。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4亿元,比上年下降0.2%;第二产业79.8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67.3亿元,增长9.2%。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4.2%、46.5%和39.3%,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7%和35.6%。 财政收支 2003年全州全口径一般预算财政收入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为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7.6亿元,增长10.0%;营业税2.3亿元,增长11.2%;个人所得税0.9亿元,增长14.5%;企业所得税1.5亿元,增长8.8%。全年财政支出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基本建设支出4.2亿元,是上年的31.4倍;科教文卫事业支出6.7亿元,增长5.8%;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1.0亿元,增长5.4%。 固定资产投资 围绕项目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2.9亿元,比上年增长33.8%;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0.0亿元,下降41.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8亿元,增长11.8%。 全州固定资产投资新增能力主要有:改建公路600.2公里;学校学生席位2140个、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医院疗养院病床335张;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0.0公里;铺设排水管道6.7公里;中成药1850吨,片剂2.7亿片,输液瓶6万瓶,胶囊剂2.1亿粒;合成纤维聚合物3000吨;软饮料5000吨;家具3.8万件。 价格 市场价格低位运行,部分消费品价格略有回升。据州城市调查队取得的延吉市有关数据显示,全年延吉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与上年持平。消费品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0.4%,其中,食品类价格上升2.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升2.2%,居住类价格上升1.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0.9%,衣着类价格下降5.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7%,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4.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4%。 生产领域价格有所回升。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3.2%。全年冶金工业、煤炭及炼焦工业、森林工业、食品工业和纺织工业价格水平比上年分别增长3.2%、14.8%、4.2%、3.9%和3.7%;建筑材料工业、造纸工业分别下降了2.0%和2.3%。 农业 充分发挥我州特色农业和林地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尽管2003年我州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但农业生产没有出现严重下滑。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1.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种植业产值18.5亿元,比上年下降1.4%;畜牧业产值10.8亿元,增长15.3%。 2003年,全州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4%;大中型农用拖拉机3142台,下降3.1%;小型和手扶拖拉机4.5万台,增长4.7%;农用载重汽车1503辆,下降3.1%;农村用电量2.5亿千瓦小时,下降3.9%;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82302吨,下降3.9%。 受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影响,我州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全年粮食产量为39.5万吨,比上年减产9.1万吨,比平年产量下降了34.0%,比上年下降了18.8%。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2003年高效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1.1万公顷,增长3.7%。元葱、苏子、绿色大米、有机大米获得了省级绿色产品证书。粮经播种面积比由上年的51:49调整为2003年的48:52。 2003年,完成造林面积1.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5.5%;零星植树428万株,是上年的2.6倍。全年肉类总产量达7.4万吨,比上年增长5.7%;禽蛋类产量为2.3万吨,增长15.9%;奶类产量1.1万吨,增长48.4%。全年水产品产量为5110吨,增长8.4%;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12370公顷,增长3.0%。 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2003年全州实现工业增加值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9.4亿元,增长13.8%。 全州围绕 “三项重点”工作,积极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支柱产业,工业企业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扎实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2003年,延吉卷烟厂投资5.1亿元的移地改造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延边华泰现代初步具备了1500辆客车生产能力;辽宁龙腾集团拟投资8亿元开发汪清油页岩项目,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支柱产业不断发展。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生产均以高于20%的速度快速发展。软饮料、家具、医疗仪器设备等产品的生产成倍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回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利税总额14.8亿元,增长23.2%,其中利润总额2.9亿元,是上年的2.2倍;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1亿元,下降21.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0.7%,比上年上升9.1个百分点。在评价考核工业经济效益的七项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为7.6%,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16.8%,提高0.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3.2%,下降2.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1.15次,加快0.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2.9%,提高1.4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4899元/人,增长7.4%;产品销售率为95.4%,下降1.2个百分点。 建筑业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全州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4.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建筑施工企业施工面积4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8%,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为17653元/人,增长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