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4 长春市统计局

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347.4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7%;公路31.8亿吨公里,增长2%;民航2056万吨公里,增长11.9%。完成旅客周转量122.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4%。其中:铁路84.7亿人公里,增长3.2%;公路24.1亿公里,增长0.1%;民航13.9亿人公里,增长11%。

邮电通信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现代化通信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特快专递83.3万件,增长15.7%;函件、包件共5653万件,增长32.3%。全市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79.8万门,比上年增长13.4%。全市个人住宅电话已发展到100万户,比上年增长10.3%,占全市电话总数的86.7%。移动电话持续高速发展,年内新增移动电话用户67万户,到2001年末已达154.9万户,比上年增长76.2%。全市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28.7部/百人提高到40.3部/百人(含移动电话)。互联网注册用户发展到53159户,比上年增长56.9%。

城建和公共事业

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了亚泰大街二期、轻铁环线一期、陕西路改造等工程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市区交通紧张壮况。人民大街、重庆路、同志街、新民大街、东民主大街5条样板街路投入使用。到2001年末,全市铺装道路总面积达1595.6万平方米,铺装道路长度达1085公里。

公用事业全面发展,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2001年,全市水厂日综合生产能力达107.6万立方米,规定区使用自来水人数达202.6万人。全市煤气日供气量达72万立方米,市区使用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户数达68.6万户。城区集中供热面积达4000.3万平方米,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92.3万平方米。全市拥有营运公共电、汽车3059辆。

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01年末,全市绿化面积达5537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160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635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38.7%。

国内贸易

2001年,全市商业企业紧紧抓住扩大内需政策和“假日经济”、“会展经济”的有得时机,积极开拓市场,扩大报务领域,超市、专卖店和物流配送中心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促进了商品市场销售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吃的零售额125.6亿元,比上处下降3%;穿的零售额62.9亿元,增长12.3%;用的零售额169.8亿元,增长27.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餐饮业零售额4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7%。

“菜蓝子”工程建设持续发展。全市菜田面积发展到6.7万公顷,保护地面积8200公顷,全年实现蔬菜出口1500公斤.全市种植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蔬菜5000公顷,比上年增长67%,提供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蔬菜2亿公斤,进一步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新建各类市场76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已发展到438个。其中:消费品市场386个,生产资料市场45个,生产要素市场7个。大型市场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40个亿元市场全年实现交易额254.5亿元,占批零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的40.4%。

会展经济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年共办会展49个,实现成交额4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对外贸易和旅游

深入实施大经贸战略,开发多元化市场,发挥出口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全市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进口13.2亿美元,增长40.6%;出口9.8亿美元,增长25.1%。在出口中,国有企业出口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1亿美元,增长23%;一般贸易出口8亿美元,增长17.4。外向依存度达到19%,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全年新批三资项目125个,其中,超千万美元项目20个。招商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有1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落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7%。其中,直接利用外资3.6亿美元,增长26.7%。五个开发区继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全年共审批三资企业51个,占全市的40.8%;利用外资3.7亿美元,占全市的73.5%,比上年增长51.8%。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快对内开放步伐。全年利用内资1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

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继续展开。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和劳务合同金额24222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5011万美元,年末在外劳务人员21923人。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长假拉动作用突出,全年接待黄金周假日旅游人数13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5%;收入4.2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全年来长旅游人数达到1007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6.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接待国内旅游者1001万人次,增长22%。旅游总收入48亿元,比上年增长20%;接待总收入48亿元,比上年增长66%;旅游外汇收入3072万美元,增长35.8%。全市已有星级饭店34家,旅行社61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家,旅游定点餐馆、商店34家,接待能力不断增强。

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待续快速增长。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97.4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48.2亿元,增长35.3%;上划省级收入12.9亿元,增长28.9%;地方财政收入36.3亿元,增长19.4%。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收入50.2亿元,比上年增长42%。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有力地支持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地方财政支出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科技三项费支出增长48.3%,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增长36.6%,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增长42%,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41.3%,城市维护费支出增长9.3%。市本级财政支出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58.4亿元,比年初增长14.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76.1亿元,比年初增长12.7%;储蓄存款608.1亿元,比年初增长13.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44.8亿元,比年初增长9.2%;中长期贷款余额401.8亿元,比年初增长11.9%。金融机构实现现金收入30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现金支出30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货币净回笼30.9亿元。

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到2001年末,全市共有股票交易机构6个,股票交易网点36个。上市企业18个。开设股民帐户50万户。全市有价证券成交总额650.1亿元,其中,股票交易成交额606.9亿元,国债25.3亿元,基金17.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