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4 长春市统计局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承保总额1809.8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财产险保额1700.6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寿险保额109.2亿元,下降11%。保费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6亿元,增长4%;人身险保费收入7.4亿元,增长36.2%。全年赔付总金额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人身险赔付金额1.4亿元,增长24.5%。财政收入待续快速增长。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97.4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收入48.2亿元,增长35.3%;上划省级收入12.9亿元,增长28.9%;地方财政收入36.3亿元,增长19.4%。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收入50.2亿元,比上年增长42%。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有力地支持了各项事业的发展。地方财政支出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科技三项费支出增长48.3%,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增长36.6%,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增长42%,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41.3%,城市维护费支出增长9.3%。市本级财政支出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7.6%。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58.4亿元,比年初增长14.6%,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76.1亿元,比年初增长12.7%;储蓄存款608.1亿元,比年初增长13.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44.8亿元,比年初增长9.2%;中长期贷款余额401.8亿元,比年初增长11.9%。金融机构实现现金收入30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现金支出302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货币净回笼30.9亿元。

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到2001年末,全市共有股票交易机构6个,股票交易网点36个。上市企业18个。开设股民帐户50万户。全市有价证券成交总额650.1亿元,其中,股票交易成交额606.9亿元,国债25.3亿元,基金17.9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承保总额1809.8亿元,比上年增长42.8%,其中,财产险保额1700.6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寿险保额109.2亿元,下降11%。保费收入1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6亿元,增长4%;人身险保费收入7.4亿元,增长36.2%。全年赔付总金额4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人身险赔付金额1.4亿元,增长24.5%。

科技教育

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01年全市实施市级以上科技发展计划49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7项,省级项目346项,市级项目185项。专利申请量由上年的1106件增加到1254件,增长13.4%。全年通过鉴定、验收和认定的科技成果244项,获得市以上科技进步奖励成果80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10项,省级奖励70项。

全市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98个。其中,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研究与开发机构73个,社会科学与人文领域研究与开发机构19个,科技信息与文献领域机构6个。全市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0万人,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23人,享受国务院及长春市人民政府特贴人员累计达到388人。

技术成果交易日益活跃,全市技术开发、咨询、转让等服务机构发展到1920户,技术成果交易额6.2亿元。市科技管理部门共投入科技经费2345万元。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01年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8户,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00亿元,比年增长50%。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52户。

质量技术监督机制日趋完善。全市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7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9个。全年共对2400户企业的产品进行了定期监督检验,检验样品6500批次,抽样合格率为85%,比上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全年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查处违法案件7344件,查获假冒伪劣和不合格产(商)品标值9000万元。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年末全市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25所,共招收本、专科学生5.4万人,年底在校生15.6万人。各类成人高等学校13所,共招本、专科学生1万人,年底在校生2.4万人。中等学校27所,年底在校生1.8万人。普通中学403所,在校生38.8万人,其中初中331所,在校生30.7万人。小学1848所,在校生60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

全面开展教育信息化工程,农村中心校以上学校和各级教育机构基本上实现与互联网的联通。国际间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成功举办了2001年中国长春国际教育展览会,签订中外教育合作与交流项目54项。中小学营养午餐和学生豆奶工作进一步推广。

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专业艺术创作精品不断涌现,全年共获省级以上奖励58项。2001年,电影事业机构已发展到220个,其中艺术表演团体10个,剧场、影剧院9个。公共图书馆10个,总藏量224万册,其中少儿图书馆1个,藏量18万册。群众文化事业机构173个,其中乡镇文化站142个,文化市场管理机构11个,其它文化事业机构19个。文物事业机构7个,其中博物馆2个。

广播电视覆盖网进一步扩大。2001年,全市有广播电台5座,节目6套,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台5座,节目9套,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全年共出版图书1856种,报纸、杂志、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发展迅速。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2001年末,全市卫生医疗机构发展到104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91所,拥有医疗、疗养床位2.4万张,比上年增长4.8%。卫生技术人员为3.6万人,比上年增长1%。农村设医疗点1882个,比上年减少10.6%。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665人,比上年减少6.6%。个体医生开业人员1221人,增长17.5%。每千人拥有医生2.2人。

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深入,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98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达到90%以上,建立家庭病床5692张,签订健康服务合同10万份。

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我市运动员共参加国际、国家、省级以上赛事99项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9枚、银牌11枚、铜牌10枚;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105枚、银牌67枚、铜牌76枚。在全省比赛中,共获金牌272枚。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市”称号。各级中小学校继续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学生达标率为94.2%,小学生达标率为97.9%。

体育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加快。成功地承办了世界杯短道速滑赛、亚洲汽车拉力锦标赛等高水平的国际赛事3项次,全国比赛14项次,省级比赛5项次,市级比赛23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