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2004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实现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8.2%。其中:出口实现6.7亿美元,增长175.1%;进口实现2.2亿美元,增长52.5%。全年出口商品供货总值完成45.2亿元,增长37.3%。其中超亿元的出口供货企业有10家,完成出口商品供货总值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在超亿元的出口供货企业中,中央企业实现出口供货14.3亿元;地方企业实现出口供货24.4亿元。我市不断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已与世界80多个国家和国内的地区建立了联系,逐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217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2.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6.7亿元,增长24.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4.7亿元,增长14.9%;各项税收完成10.1亿元,增长18.8%。地方财政支出完成30.2亿元,增长17.3%;一般预算支出28.8亿元,增长14.5%。在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支出5.1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农业支出1.4亿元,增长10.1%;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1.9亿元,增长3.6%;科技支出0.1亿元,增长3.5%。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24.4亿元,比年初增长16.6%,其中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0.3亿元,比年初增长15.1%。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1.0亿元,比年初增长5.5%,其中短期贷款152.5亿元,比年初增长3.6%,在短期贷款中用于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13.2亿元,比年初增长36.6%;中长期贷款75.1亿元,比年初增长8.1%。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327.3亿元,增长50.7%,现金支出1322.0亿元,增长49.4%。累计现金回笼5.3亿元。 保险事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保险费收入6.1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8亿元,增长36.5%;人寿险保费收入4.2亿元,增长23.5%。处理保险赔(给)付额1.7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财产险赔(给)付额1.0亿元,增长25%,赔付率达53.9%;人寿险赔(给)付额0.7亿元,增长16.7%。 八、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旅游业稳步发展。作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我市旅游文化品位与档次不断提升。海水浴场、碣石遗址、兴城古城、兴城文庙、郜家住宅、蓟辽督师府、菊花岛大龙宫寺、九门口水上长城、海滨滑雪场、沿海观光路、虹螺山等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成为我市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的重点景区。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8.4亿元,比上年增长37.3%。接待国内游客400.0万人次,增长31.8%;接待入境旅游者2.1万人次,增长23.5%;创汇560万美元,增长18.1%。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4年市政府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有40项成果获奖,其中科学技术特别奖1项,科学技术进步奖39项,受奖科技人员296人。在获奖科技成果中,技术水平除1项为省内先进水平外,其它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以上,有4项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些科研项目引导、创造新增产值1.6亿元,新增利税0.2亿元,农业增收2.9亿元,节创汇1470万美元。积极组团参加"中国专交会"、首届"东博会"和"海外学子创业周"等活动,成果显著。绥中县被列为省级科技示范基地,连山区成为首批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区。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59.9亿元,比上年增长27.7%。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化,素质教育的推广,教育质量的提高,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06所,在校学生40万人。2004年高考总升学率为93%,高于全省平均升学率1个百分点,其中本科院校以上录取人数5123人,升学率达54.2%。普通高中招生1.5万人,增长16.1%;中等职业学校招生0.4万人,增长39.3%。全市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2.57%,比省定标准下降0.18个百分点。信息技术普及率达98%,各类教学计算机总数达1.2万台。合作办学取得进展,与澳大利亚辉煌集团联合创办学校建成招生,与马来西亚世纪集团签署联合办学协议,中加合办鸿文职业高中增加投入,使教育资源的开发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初具规模,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二所高校,为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6个,艺术馆1个,图书馆7个,电影院3个。广播电视事业在突出新闻性、强化服务性、搞好文艺节目等软硬件建设上狠下功夫,收听率与收视率不断提高,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6.46%,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5.38%。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通过举办"迎新春"书画展、联欢晚会、秧歌汇演、"老基地新风采"系列文化活动、"爱我辽宁、振兴辽宁"读书活动等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海关广场建成标准文化广场,"庆魁影视基地"落户葫芦岛,古筝新筝乐团随中央领导出访国外,成为我市文化事业的新亮点。 卫生、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在卫生方面,预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增强,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223所。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万张,其中医院病床位0.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2万人,其中医生0.4万人。在体育方面,今年我市组织参加的辽宁省少年田径、游泳、篮球、乒乓球等十个项目比赛,获5枚金牌、4枚银牌、3枚铜牌。全年向上级专业队、院校输送运动员35名,加强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俱乐部建设工作,完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承办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全民运动会、社区体育比赛、市直机关体育比赛等多项体育赛事,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整体功能进一步优化。2004年实施老城区改造的民心工程,对城区主次干道、街巷土路、上下水等诸多项目进行了改造修建,方便了群众,提升了城市功能。连山、龙港、兴城"三位一体"大城区框架的形成,体育休闲广场等7个城市广场的落成使用,龙湾海滨等美化亮化工程的启动,宏运、民安两条步行商业街的投付使用,使得城市面貌一新。年内城区完成植树32.36万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6.7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91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区3万吨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老城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试运行,连山河、五里河、茨山河整治全面开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全年市区供水综合生产能力30万立方米/日,供水总量0.7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33%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