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3 葫芦岛市统计局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实施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第二次创业战略,全面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解放思想,奋力拼搏,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为"十五"计划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葫芦岛市生产总值实现29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0%,加快了2.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0亿元,增长18.5%;第二产业增加值148.4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104.0亿元,增长15.5%。在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增长8.0%,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增长1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增长21.8%。人均生产总值10777元,比上年增长21.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14.0:50.6:35.4。三次产业拉动生产总值增长分别为2.6%、9.6%、5.8%。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累计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等项目价格分别上涨10.2%、1.7%、4.6%;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等项目价格分别下降7.1%、5.0%、1.5%、0.4%和2.8%。

劳动就业平稳发展。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达23.5万人;在岗职工期末人数达22.7万人;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6.8亿元,增长8.6%。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开展"就业年"、"就业援助活动周"、召开就业洽谈会等活动,全方位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开展。2004年全市实现就业、再就业人员6.1万人,其中持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万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0.2万个;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7万人;筹集再就业扶持资金0.4亿元;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率达100%。截止目前登记失业率为4.9%。

国企改制和行政审批工作进一步深化。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和国企改制工作,全年已有2户企业依法进入破产程序,其中1户企业已破产终结;完成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4户,其中3户辅业改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已削减至215个,"一站式"、"一条龙式"的审批服务极大的提高了行政审批的办事效率与服务质量。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中的有效需求与供给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仍显不足,能源、交通供需关系紧张,部分企业经营效益仍然低下,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较大,资源环境压力增大等。

二、农业

种植业喜获丰收。由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政府促进农民增收和鼓励农民种粮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快种植业结构和产业化调整步伐,伴之风调雨顺的自然条件,农村种植业呈现喜人局面。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75.6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种植业产值完成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5.4%。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3万公顷,增长6.8%;总产量109万吨,增长47.7%;粮食作物单产6683公斤/公顷,增长38.3%。在分品种粮食作物产品产量中,稻谷产量4.4万吨,增长41.3%;小麦产量0.3万吨,下降11.0%;玉米产量80.6万吨,增长75.9%;高梁产量8.0万吨,增长27.2%;马铃薯产量6.7万吨,下降18.3%;花生产量4.3万吨,下降28.6%。蔬菜总产量186.5万吨,增长11.9%。水果总产量54.4万吨,增长9.4%,其中苹果产量24.8万吨,增长11.2%;梨产量21.8万吨,增长11.2%。

林业生产稳步运行。全年林业总产值完成1.1亿元,比上年增长4.6%。年内完成造林面积2.5万公顷,其中用材林0.3万公顷;经济林0.3万公顷;防护林1.4万公顷;薪炭林0.4万公顷。全市新育苗面积63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5.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牧业总产值完成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3%。肉蛋奶总产量实现44.1万吨,比上年增长9.0%,其中肉产量25.9万吨,比上年增长5.9%;蛋产量16.7万吨,比上年增长10.0%;奶产量1.5万吨,比上年增长89.1%。

渔业生产平稳运行。全年渔业总产值完成14.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水产品产量达34.1万吨,比上年增长5.3%。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2万公顷,产品产量14.7万吨,比上年增长13.1%;内陆水产养殖面积0.5万公顷,产品产量1.5万吨,与上年持平。从渔业产品种类上看,海洋捕捞鱼类7.0万吨,贝类1.6万吨;内陆养殖鱼类1.5万吨。

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7.8万千瓦,其中柴油机63.3万千瓦,电动机13.7万千瓦,汽油机0.9万千瓦。在农机总动力中,拖拉机动力16.0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15.4万千瓦,收获机械动力0.3万千瓦,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动力5.9万千瓦,运输机械动力38.6万千瓦,牧业机械动力0.7万千瓦,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动力0.7万千瓦。全年机耕地面积205.7万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6.0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工业数据均为此口径)完成工业总产值394.0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实现增加值90.1亿元,增长14.9%。从经济类型构成看,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52.2亿元,增长32.4%;集体企业完成总产值29.8亿元,增长61.0%;股份合作企业完成总产值4.8亿元,增长63.9%;股份制企业完成总产值285.2亿元,增长33.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9.9亿元,增长39.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总产值12.2亿元,增长92.8%。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317.9亿元,增长29.8%。大中型企业完成总产值324.4亿元,增长30.3%。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总产值6.4亿元,增长21.6%;重工业完成总产值387.6亿元,增长37.1%。

新产品、出口导向型产品不断发展。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实现62.3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国有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4.7亿元,增长128.9%;股份制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56.5亿元,增长1.9%。全年出口交货值完成41.7亿元,比上年增长42.1%,其中股份制企业出口交货值完成20.0亿元,增长28.0%;其它企业出口交货值完成6.5亿元,增长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