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04 吉林省统计局

工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能源、资金、运输等方而的紧张状况仍很严重,总体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等亟待调整。

三、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部门在运力紧张的情况下,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经营管理,挖掘内部潜力,合理组织、安排生产,各种运输工具完成的运输量全面增长。全年货物周转量为433.7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6%。铁路货物周转量为368.65亿吨公里,增长2.4%;公路货物周转量为63.7O亿吨公里,增长3.4%;水运货物周转量为1.38亿吨公里,增长33.9%。全年旅客周转量为l87.7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1%。铁路旅客周转量为139.76亿人公里,增长l4.0%;公路旅客周转量为47.94亿人公里,增长6.8%;水运旅客周转量为O.O3亿人公里,增长8.2%。

邮电通讯事业有较大发展。1988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为1.35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函件业务量增长16.8%,电报业务量增长26.9%,长途电话业务量增长31.2%。年末市内电话用户达到13.28万户,比上年增长23.8%。邮电部门收入和实现利润比上年分别增长39.1%和76.8%。虽然交通运输业有一定的发展,但运输还比较紧张,“卡脖子”现象时有发生,仍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所控制。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54亿元,比上年增长2O.4%,低于上年增长21.9%的速度。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31亿元,增长24.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7.28亿元,增长38.1%,更新改造投资25.46亿元,增长23.6%;城乡集体所有制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6亿元,增长1.4O%;城乡个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7亿元,增长7.8%。

投资结构有所变化。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生产性投资5O.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2%,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7.2%下降到73.1%;非生产性投资为18.67亿元,增长47.8%,其中住宅投资9.64亿元,增长75.5%。能源工业投资1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轻纺工业投资9.99亿元,增长8.1%;交通运输邮电部门投资3.9亿元,增长17.1%;文教、卫生、科研部门投资3.65亿元,增长2O.9%。在更改投资中,用于更新设备、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加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继续增加。全年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1O.66亿元,比上年有所增长;用于增加产品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6.O9亿元,增长13.3%;用于节能的投资7219万元,增长121.5%。

重点建设得到加强。1988年,基本建设列入国家和省重点建设的项目共46个,全年完成投资19.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95.6%。大中型项目中,吉林热电厂、长山热电厂、珲春电厂、吉林油田、长白山林区、吉林松源啤酒厂等工程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发挥了效益。全省64个地方重点更新改造工程完成投资6.3亿元,为年计划的88.7%,要求年内建成投产的25个项目,年末有17个项目建成投产。

1988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76.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新增固定资产5O.25亿元,共建成全部投产项目1771个。新增一批生产能力,为我省经济建设增添了后续力量。基本建设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天然石油开采16万吨;发电机组容量5O.O万千瓦;输电线路416.3公里;变电设备51万千伏安;汽车制造1.2万辆;木材采运6.6万立方米;啤酒8万吨。更新改造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煤炭开采3万吨;发电机组容量7.O1万千瓦;化肥(折合量)8919吨;平板玻璃36.9万重量箱;棉纺锭3.4万锭。在治理、整顿中,我省对3292个在建项目进行了清理、审查,决定停、缓建113个项目,其中有31个楼、堂、馆、所项目。共压缩投资3.7亿元。

建筑业改革迈出新的步伐。1988年,在全民所有制建筑单位施工的43O7个工程中,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的工程有4160个,占96.6%。承包施工面积634万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99.4%。改革促进了建筑业经济效益的提高。1988年,全省地方全民所有制建筑业产值为21.2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701元,比上年提高18.8%;单位工程优良品率达到3O.3%。

地质勘探工作取得新的进展。1988年地质矿产局系统新发现矿产地19处,涉及8个矿种,提出大中型矿产地报告5份,矿区有扩大或探明储量有增加的矿点15处,探明储量较大的有:煤提交储量1.7亿吨;硅藻土提交储量8755万吨;硅砂提交储量39O万吨;硅灰石提交储量885万吨。全年完成地质钻探进尺8.O6万米,超过年计划3.3%。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计划外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投资效果仍不够理想。

五、省内商业、物价和物资供销业

1988年,我省进一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调整社会商业结构,在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基础上,城乡市场繁荣活跃,购销两旺。全省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通过各种渠道组织上市的商品货源总值为188.23亿元,比上年增长26.5%。除少数紧俏商品和部分生产资料紧缺外,大部分商品保证了供应。特别是蔬菜、肉、蛋、奶等副食品货源丰富,供应较好。由于市场需求过旺,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2O2.O4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消费品零售额为l8O.81亿元,增长24.3%,其中售给居民的部分增长26.7%;售给社会集团的部分增长6.5%;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为21.23亿元,增长22.4%。各种经济类型商业的商品零售额全面增长,1988年与上年相比,全民所:有制商业增长22.7%,集体所有制商业增长17.5%,其他商业增长36.8%。吃穿用商品全面旺销。吃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2.3%,穿的增长25.9%,用的增长27.7%。主要消费品社会商业销售量与上年相比,粮食增长32.2%,食用植物油增长34.6%,鲜蛋增长22.9%,鲜菜下降3.5%,服装增长3.O%,电冰箱增长77.6%,洗衣机增长11.9%,彩色电视机增长39.9%,电风扇增长71.6%,录音机增长21.5%。

城乡集市贸易进一步发展,愈加显示出灵活方便的优势。到1988年末,全省城乡集市贸易市场由上年的1409个增加到l466个,全年成交额达32.54亿元,比上年增长34.4%。猪肉等商品成交量的增长幅度都大大高于国合商业同种商品销售量的增长幅度。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全年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上升19.9%,其中国营、商业上升l7.7%,集市贸易上升23.2%。分城乡看,城镇上升21.5%,农村上升17.O%。分商品看,消费品价格上升20.4%,在消费品中,食品类价格上升24.3%,其中粮食上升11.6%,副食品上升27.4%,鲜菜上升25.4%,肉禽蛋上升38.1%,水产品上升3O.4%;衣着类上升15.7%;日用品类上升11.9%;建材类上升16.1%;燃料类上升6.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16.8%。全年城镇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21.6%,农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上升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