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效益水平有待提高。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2个,亏损企业为62个,亏损面达40.8%。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0.2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实现利税总额15.0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实现利润总额-1.5亿元,同比下降54.2%;产品销售率100.9%,比上年同期上升1.7个百分点。 工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南票电厂一号机组并网发电,渤船重工15.9万吨油轮交付使用,连山祝华钼业、兴城中兴丁基胶内胎、建昌硅锰合金、志达方圆国家标准油有限公司一期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2亿元,增长1.6%,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20.0亿元,增长4.0%;更新改造完成投资8.4亿元,下降36.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0.2亿元,增长38.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增长85.3%。 投资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固定资产项目建成投产率为60.4%。新增固定资产总量33.6亿元,增长5.3%。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8.0%,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快速增长。全年房屋新开工面积166.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25.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37.3万平方米,增长8.0%。商品房销售面积80.5万平方米,增长43.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0.5万平方米,增长29.3%。商品房销售额11.4亿元,增长34.1%,其中住宅销售额6.9亿元,增长20.1%。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03年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续建项目9项,新开工项目16项,本年实际完成投资14.0亿元。在正式施工的重点项目中,南票20万千瓦坑口电厂、葫芦岛市教育园区、市东城区开发、朝青线建昌段及盘岭路基与路面改造工程等8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本年计划投资。渤海高教园区中长春工业大学已有500名新生入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5万平方米建筑已全面动工。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企业88个,实现总产值30.9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4.0亿元,安装工程产值4.6亿元。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完成383.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2.7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65640元/人。 五、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业快速发展。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3.04亿元,新增公路127公里,公路总里程达3017公里,其中公路晴雨通车里程达2712公里,二级以上公路984公里。完成路基改造637.9公里,铺设黑色路面251.4公里,修建桥梁2575.1米/107座,建设了4座公铁立交桥,通油路的村达到592个。公路工程合格率达100%,优良级品率达78.5%,公路密度达30.37公里/百平方公里。加强公路养护与路政管理,公路养护投资1865万元,公路平均好路率达67%。 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客运车辆拥有量5150辆,其中出租车3987辆;货运车辆拥有量9617辆。全市县级以上客运站5个,货运场站7个,跨省客运线路达20条。全年公路客运量3382万人,客运周转量13.5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2712万吨,货运周转量13.7亿吨公里。港口航运业逐步发展,现有水运企业8家,水服企业14家,货船3艘,游船41艘。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90万吨,比上年增长4.8%。 交通重点工程进展顺利。高标准完成了秦沈客运站及出口工程,高质量完成了葫六线及大北岭隧道工程,高水平完成了兴城陆岛交通码头工程、范家到条石沟旅游路、市物流中心仓储库房的建设,完成了村通油路工程,建设了兴城绕城路工程、朝青线改造工程、王三线改造工程。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快速发展。网络化的普及、办公自动化逐步改善,邮电通信事业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攀升。年内通信邮政业务收入完成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固定电话达到51.9万部,比上年增长18.3%;移动电话48.2万部,比上年增长17.5%;因特网户数11.5万户,比上年增长20%;市话交换机容量33.3万门,农话交换机容量27.3万门,分别比上年增长7.3%和25.6%;函件279万件,包裹13.1万件,都较上年有不同幅度发展。伴随电信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寻呼业市场不断萎缩。 六、国内、国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3年上半年,由于受全国性非典影响,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一度受挫,但在全市人民齐心协力、积极应对下,在很短时间内走出困境,回复到正常发展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8.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1.1亿元,增长12.8%;餐饮业零售额7.6亿元,增长9.6%。按销售地区划分,市零售额完成56.4亿元,增长13.2%;县零售额完成8.7亿元,增长12.1%;县以下零售额完成13.4亿元,增长10.0%。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集体、私营、个体经济零售额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4%、1.5%、9.8%、74.9%。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商业和餐饮企业共有12家。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市场9个。个体和私营经济成为国内贸易的主力军,全年实现零售额66.5亿元,增长10.0%。 出口供货势头强劲。全年出口商品供货总值超亿元的企业有6家,完成出口商品供货总值32.9亿元,比上年增长63.3%。其中,中央企业实现15.5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地方企业实现17.4亿元,比上年增长84.4%。 对外开放再创佳绩。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45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8%。我市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香港等地招商引资,初步达成10个意向。参加青岛、厦门商品展销会,签约项目96个,合同成交额29亿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9亿元,增长9.0%;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3.3亿元,增长13.9%;各项税收完成9.1亿元,增长15.0%。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5.8亿元,增长10.3%;一般预算支出25.2亿元,增长11.4%。在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支出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医疗卫生支出0.7亿元,增长9.8%;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1.8亿元,增长38.0%;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9亿元,增长10.1%。 金融机构存贷形势稳定。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78.2亿元,比年初增长6.0%,其中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8.9亿元,比年初增长11.0%。年末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9.1亿元,比年初增长12.0%,其中短期贷款148.1亿元,比年初增长14.6%;中长期贷款69.8亿元,比年初增长30.6%。 保险事业保持较快发展,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全年保险费收入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亿元,增长3.6%;人寿险保费收入3.4亿元,增长41.7%。处理保险赔(给)付额1.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0.8亿元,增长14.3%;人寿险赔付额0.6亿元,增长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