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3 葫芦岛市统计局

八、旅游、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旅游业持续发展。随着重点旅游景点与配套工程的修复和建设,使我市旅游文化品位与档次不断提升,并顺利进入国家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兴城文庙、郜家住宅修复工程竣工,蓟辽督师府主体工程完工,菊花岛大龙宫寺完成修复,九门口截潜工程完工,重点观光路段的亮化美化工程的建设,为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增添了许多亮点。全年旅游总收入达13.4亿元。接待国内游客303.6万人次,增长0.7%;接待国外游客1.7万人次,增长21.4%;创汇474万美元,增长27.6%。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全年科技成果评选中科学技术奖38项,科研项目投产创产值30324万元,新增利税9912万元,节创汇360万元,使农业产业增收2.7亿元。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创新,2003年在中国专利博览会中我市获最佳展团称号。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产值实现46.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10所,在校学生39万人。随着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逐步改善与提高,普通高中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扩招3037人,年内有6996人升入大专以上普通高等学校,录取率为92.83%;其中本科生3977人,录取率为52.77%,比上年多208人。全市辍学率2.75%,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中进一步普及与提高,全市信息技术开课率达98%,设立市级教育科研基地17个。开展多元化办学模式,各类民办学校10所,在校生3800人。推广国际化办学理念,聘用外籍教师15人,与澳大利亚辉煌集团、中稷(香港)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达成联合办学协议,使教育资源的开发不断深化。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全市现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6个,艺术馆1个,图书馆7个,电影院3个。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6.46%,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5.37%。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年举行"三下乡"活动共送书下乡5800册,科技资料6500份,下乡送电影演出40场,变百日文化广场为常年文化广场。举办的同一首歌"走进杨利伟家乡葫芦岛"大型晚会,承办全国首届古筝新筝比赛决赛等活动,树立了葫芦岛市的良好形象。

卫生、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在卫生方面,成功治愈全省首例非典型肺炎患者,预防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力不断增强,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225所。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万张,其中医院病床位0.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万人,其中医生0.5万人。在体育方面,今年我市组织参加的辽宁省少年田径、举重、摔跤、柔道、篮球、跆拳道比赛,获5枚金牌。建立社会体育辅导站40个,有5套健身设施在我市安装。全民健身及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三位一体"大城区框架内,新修、改造、拓宽了15条城区道路,实施了高速公路西出口、海滨路中段和龙湾海滨等亮化工程,宏运、民安两条步行商业街的交付使用,筝岛广场和双拥广场相继落成,使得新老城区的面貌一新。年内采取公开招标形式,按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完成植树52.88万株,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6.79%,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9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14平方米。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对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现象加大清理力度。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全年市区供水综合生产能力30万立方米/日,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1.1万吨。

环境保护事业继续加强。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2003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或二级以上天数为314天,为全年总天数86%,比上年提高18%。城市生活饮用水达到二类标准,水质得到有效保护。年内有13家重点污染企业进行污染治理,完成36项治理项目,总投资2760万元。针对污染治理所实施的9项循环经济链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年利用工业废弃物总量105.6万吨,废水、废气、废渣的"三废"排放得到进一步控制。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共获得监测数据48万多个。全市的自然保护区达到13个。生态环境得以改善。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户数86.9万户,总人口271.4万人,比上年增长2.1‰,其中非农业人口为79.4万人,占总人口的29.3%;农业人口192.0万人,占总人口的70.7%。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53‰,人口死亡率4.86‰,人口自然增长率2.67‰,计划生育率99.55%。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61.76元,增长4.9%;城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347.68元,增长18.3%;城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0%。农民人均纯收入2572元,增长6.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30.87元,增长1.3%;农村  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1.9%。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区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5.3平方米,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6.1平方米,增长4.0%。

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成果。随着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的初步建立,社保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21.4万人,参保率9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5.3万人,参保率99%;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4.8万人,参保率77.6%;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7万人,覆盖率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