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198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1-04 吉林省统计局

建筑业改革继续深化。在全民所有制建筑单位施工的3224个工程中,已有3l59个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承包面积527万平方米,占全部施工面积的98.9%。改革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地方全民所有制建筑业完成产值l6.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全员劳动生产率985O元,比上年增长11.5%。

地质工作取得了新成绩。1987年地质矿产局系统发现矿产点19处,矿区有扩大或探明储量有增加的矿点12处,探明储量较大的有:铁矿86O万吨、硅藻土4Oll万吨、水泥用石灰岩2O572万吨、石膏lOO72万吨、煤l139万吨。全年完成地质钻探进尺8.l万米,超额完成了年计划。

四、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部门坚持改革,进一步挖掘运输潜力,提高运输能力,客货运量都有增长。全年各种运输工具共完成货物周转量422.5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8%,其中铁路货物周转量增长7.3%,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长28.9%,内河货物周转量增长24.7%。各种运输工具共完成旅客周转量l67.5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l.6%,其中铁路旅客周转量增长9.4%,公路旅客周转量增长15.1%。

邮电通讯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l987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lO54O万元,比上年增长1O.9%,其中函件业务量增长4.9%,报刊发行业务量增长6.8%,电报业务量增长l2.8%,长途电话增长8.4%。年末市内电话用户达1O.7万户,比上年增长l5.5%。邮电通信业务收入l5882万元,比上年增长25.9%。

五、省内商业和物资供销

1987年,随着商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全省城乡市场购销两旺,繁荣活跃。全省国合商业商品纯购进总额ll3.3亿元,比上年增长25.O%,其中农副产品购进增长23.6%。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现1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扣除零售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7%。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消费品零售额1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8%,其中,售予居民的增长12.9%,售予社会集团的增长2l.4%。在发挥国营商业主导作用的同时,积极发展集体和个体商业,出现了各类商业竞相发展的局面。全民所有制商业零售额增长13.9%,集体所有制商业零售额增长15.3%,其他零售额增长15.1%。各类消费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吃的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O.2%,穿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5.2%,用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8. 4%。全省主要消费品社会零售量按同口径与上年比较:粮食增长9.6%,食用植物油增长42.3%,猪和猪肉增长9.O%,鲜蛋增长6.7%,水产品下降3.3%,卷烟增长  9.4%, 录音机增长24.8%,洗衣机下降2.8%,电视机增长17.1%。

城乡集市贸易更加活跃。随着人们对商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集市贸易为方便人民生活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全省城乡集市贸易市场由上年的l352个增加到14O9个,全省年成交总额为24.2亿元,比上年增长37.5%。

市场物价升幅较大。全省零售物价总指数比上年上升7.5%,其中城镇上升8.l%,农村上升5.l%,消费品价格上升7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升4.l%。分商品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升9.3%,其中鲜菜上升15.O%,肉禽蛋上升14.l%,水产品上升18.5%,衣着类上升5.1%,日用品类上升7.7%,燃料类上升5.8%。全年城镇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8.O%,农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上升5.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控制的加强,生产资料市场调节范围扩大,物资部门全年购进比上年增长l2.O%,主要生产资料全省销售量,钢材下降O.8%,木材增长4.O%,水泥增长2-6%。生产资料贸易中心(地市以上)增加到lO个,销售额3.3亿元,增长3.9倍。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1987年,在对外开放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我省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旅游业进一步得到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有所增加。

到l987年,我省已与6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技术合作和贸易关系。l987年共达成利用外资协议(合同)76项,金额7O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4.O%,实际利用外资3933.4万美元,对外新签订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13O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6%。

全年共接待来我省旅游、参观、探亲、访问及从事经济、科技、文化交流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和台湾同胞3.6万人,比上年增长29.4%,其中接待外国人1.5万人,增长1O.7%,接待华侨、港澳和台湾同胞2.1万人,增长47.2%。全年旅游外汇收入855.9万美元,下降l6%。

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1.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出口总额为5.89亿美元,增长O.9%,进口总额为5.53亿美元,增长16.O%。

七、科技、教育、文化

l987年,我省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心,围绕我省的经济、资源优势和薄弱环节,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中作出了新贡献。全省有272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其中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的有l81项,已推广应用新技术的科技成果18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的有98项。建立了一批科研生产联合体和多种形式的技术协作关系。全省共有5O个县(市、区)实施174项国家和省的“星火计划”项目,有135项见效投产,创产值2亿余元,利税5OO0余万元,创汇700多万美元。有2O多项产品获国家、部、省科技进步奖和省优质新产品称号,其中有4种产品获第36届尤里卡世界发明奖。各级科研部门为农村培训了3 0余万农村知识青年和基层干部。科技队伍继续壮大,1987年末,全省地方全民所有制单位科技人员达4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万人。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科研工作,努力提高测报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测绘部门为我省经济建设和资源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1987年测绘了各种比例地图1262幅,印刷出版地图806幅,总印数为22.1万张。

教育事业在调整中稳步发展。1987年,全省招收研究生1420人,在学研究生4759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1万人,比上年增加800人,在校学生6.87万人,比上年增加3200人,毕业生1.78万人,比上年增加3400人,全省各类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7.O2万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47.4万人。全省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5.93万人,比上年增加1200人,农业、职业中学在校学生达15.11万人,比上年增加2700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达3.8万人,比上年增长9.O5%。普通高中在校学生23.17万人,普通初中在校学生110.28万人,小学在校学生299.39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由上年的98.O%提高到98.32%,全省幼儿园2780所,在园儿童38.65万人,比上年增加0.56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