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3 葫芦岛市统计局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扩大内需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加快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经济增长目标,为实现"十五"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亿元,比上年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7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633元,比上年增长11.6%。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8%、46.8%和37.4%。

消费品市场发展平稳,市场价格总水平略有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96.3%,累计比上年下降3.7%;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居住等项目分别下降4.8%、3.4%、1.5%、10.3%、2.7%和2.4%;烟酒及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项目皆增长0.4%。

劳动就业形势比较稳定。年末单位从业人员23.1万人,下降6.5%;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2.8亿元,增长0.9%;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786元,增长7.8%。开展了"就业年"活动,再就业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全年通过多种途径使4.9万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完成省计划的140.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7%。

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42户国有中小工业企业进行了出售产权、破产等形式的改制,改制面超过7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运行内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不足,部分中小企业经营效益低下,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加大,今后尚需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

二、农业

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生产发展平稳。由于受连年旱灾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农作物产量有所下降。粮食总产量78.2万吨,减产15.6%。其中秋粮产量71.0万吨,减产16.1%。花生总产量4.9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果品总产量40.3万吨,减产39.4%。粮经作物的比例调整到60:40。

林业稳步发展。全市继续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7.2万亩,比上年增长28%。人工造林8045.1万株,比上年增长4.7%。完成中幼龄林抚育面积1.2万亩。在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之间形成了145公里长的绿化带。林业资源管理与保护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封山育林面积91万亩,使封山育林总面积达到2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9%。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退耕还林面积3005公顷,还草面积65公顷。

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年肉蛋奶产量完成34.7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肉产量20.0万吨,比上年增长5.5%;蛋产量14.0万吨,比上年下降2.3%;奶产量0.7万吨,比上年增长28.7%。全市畜牧业示范小区达到57个。

渔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达31.3万吨,比上年增长12.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9.4万吨,比上年增长8.5%;水产养殖面积37.8万亩,比上年增长39.6%;养殖产量达13.1万吨,比上年增长54.2%。全市工厂化养鱼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4.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0%;农用拖拉机12万台,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17.8万吨,与上年持平;年末常用耕地面积21.8万公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库塘井窖1017项,节水灌溉面积达18.5万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实现工业增加值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工业数据均为此口径)实现工业总产值2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实现增加值58.1亿元,增长20.1%。从经济构成上看,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40.2亿元,下降12.0%;集体企业完成总产值14.7亿元,增长4.7%;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总产值2.5亿元,增长45.2%;股份制企业完成总产值163.8亿元,增长13.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6.9亿元,下降1.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总产值40.2亿元,增长147.6%。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202.4亿元,增长4.0%。大中型企业完成总产值196.4亿元,增长3.7%。轻工业完成总产值5.2亿元,增长33.1%;重工业完成总产值263.0亿元,增长14.4%。

产品结构有所调整,主要产品产量稳步提高。在重点考核的14种产品中,较去年同期增产的有8种。其中:发电量完成783947.9万千瓦时,氢氧化钠(烧碱100%)完成26.8万吨,合成氨完成34.5万吨,化肥总计(折纯)完成27.5万吨,水泥完成194.6万吨,民用钢质船舶为19.3万进度完工量,聚氯乙烯树脂完成16.7万吨,化工设备完成0.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4.9%、29.1%、4.4%、3.6%、7.1%、138.7%、6.6%、27.7%。原煤、原油加工量、钢材、锌、铜等产量比上年略有下降。

工业效益平稳。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4个,亏损企业为67个。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21.3亿元,下降4.1%;实现利税总额18.2亿元,下降2.4%;实现利润总额2.1亿元,增长28.9%;产品销售率99.2%,上升0.5个百分点。

工业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锦西炼化总厂热电二期工程、锦化化工集团8万吨环氧丙烷技改工程、中油锦西石化分公司100万吨柴油加氢改质、锦天化3万吨甲醇等项目竣工投产。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9.3亿元,增长6.8%;更新改造完成投资13.1亿元,下降1.9%;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6亿元,增长13.4%。

投资效益继续提高。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1.7%,新增固定资产31.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65.5%。

房地产开发态势良好。商品房销售面积56.0万平方米,增长4.7%。商品房销售额8.5亿元,增长11.9%。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02年全市20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7.2亿元。除上述工业重点项目外,宫山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计划的51.5%;农村电网二期国债改造工程已有4个县区竣工;龙湾海滨滑雪场已交付使用;龙潭步行商业街改造初具规模,一些商家进入运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