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设备得到改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市级电台自办节目2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31小时,市级电视台自办节目3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9小时9分。全市共有市县级广播电台7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6%;全市有市县级电视台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8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6.7%。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农村卫生院、所建设得到加强,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126个,其中:个体诊所703个,县以上医院22个。医疗床位7646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11542人,其中:执业医师4363人,执业助理医师1040人,注册护士3458人,其他技术人员2681人。年末全市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8个,专业技术人员455人;妇幼卫生机构7个,专业技术人员247人;乡镇卫生院89个。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2006年全市参加群众体育活动人口达110余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比重的37%。全年共举办千人以上全民健身活动6次,参加活动的人员达到5万人次。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在参加省级的各项比赛中,获得金牌10枚、银牌14枚、铜牌17枚。获得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全民健身活动月”优秀奖。全年发行体育彩票4477万元,增长32.8%。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6年末,全市总人口达304.5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4.3万人,占14.5%;县(市)人口260.2万人,占85.5%。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07.1万人,占68.0%;非农业人口97.4万人,占32.0%。2006年全市出生率为9.74‰,上升0.57个千分点;死亡率3.28‰,下降2.8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6‰,上升3.42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为16547元,比上年14831元增长1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7437元,比上年增长14.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212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民人均纯收入4222元,比上年增长12.4%,增幅和绝对数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消费性支出2839元,增长21.5%。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市为37.6%,农村为40.9%。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8646元,增长13.7%。 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年末全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7.3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8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我市实现实名制就业96628人,其中,安置大龄就业困难对象6000人,安置棚户区居民2963人,全市1279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至少有一人就业的目标。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6591人,开展创业培训1313人。全市范围内建立100个再就业安置基地,为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1152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00万元。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加强了对输出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全市劳务输出62591人,收入5亿元。基本实现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合一”,参保人数达137.5万人。其中,参加养老保险53.48万人,医疗保险33.67万人,失业保险31.26万人,工伤保险19.08万人。筹集资金5541万元,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88.9%,参合农民受益面达到30.9%。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77个,覆盖面达到85%。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各类福利机构13所,入住养员1871人,入住率达到了68%。全年共建日间照料室37个、托老中心5所、老年活动中心10个。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52156人,发放保障金9830万元。其中,农村低保户人数达78640人,共发放低保金2455.93万元。全年销售电脑福利彩票1.2亿元,增长38.6%。开展了福彩助学子活动,共投入资金30万元,资助60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开展大规模的扶贫帮困活动,共救助灾民和困难户8.37万户,发放救助款物1891.2万元。全年共下拨自然灾害救济款458万元,救济灾民2万户、4.2万人。投入资金1506万元,改造农村低保户、优抚户D级危房1004户,已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 筹集资金4680万元,新建和扩建基层派出所办公用房106处,警务室478处,被公安部确定为全国公安“三基”工程示范市。 十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城市总体环境有了较大变化。2006年全市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投入7.27亿元,修建道路46条,共119.2万平方米,修建排水设施4.7万延长米,新增路灯29118盏,修建较大型广场、游园3个。铁岭中心城区投资21192万元,维修、扩建了6条主次干道和24条街巷路,新建黑色路面1.7万平方米,排水设施2510延长米,维修黑色路面及方砖2.1万平方米,植树40.6万株,新增绿地34公顷,新增公园绿地11公顷。城市供水综合能力17.2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98.5%,供水管道长度增加30公里,年供水总量3052万立方米;城市供气总量2749万立方米;新增煤气用户7864户,燃气普及率98.3%;城市供热能力1064兆瓦,供热总量423万百万千焦,供热面积939.2万平方米。 棚户区改造成效明显,筹集资金4.26亿元,新改造集中连片棚户区44.4万平方米,动迁居民全部按时回迁。垃圾处理厂一期等12项改造提升银州区功能的重点工程全部完成,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新城区建设一年打基础的目标如期实现,高水平地完成了新城区的规划,起步区基础设施全面开工建设,凡河新村建成并交付使用,莲花湖湿地恢复建设工程列入国家规划。 环境管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年末全市环境保护单位34个,其中环境监测站7个;工业废水排放量2245.7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746.6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7.8%,比上年下降8.7个百分点;全市建设环境治理项目35个,其中废水治理项目19个,废气治理项目15个,本年竣工项目新增治理废水处理能力7000吨/日,治理废气处理能力13万标立方米/时。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 2、公报中的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局户籍统计数。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