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年计划投资超5000万元的建设项目由上年的57个增加到108个。全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5.8亿元,比上年增长63.5%,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5.7%。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2006年全市高速公路里程48公里,普通公路总里程5621公里,其中二级以上普通公路里程1765公里,比上年新增81公里,增长1.4%。全市通油路行政村663个,比上年新增60个,覆盖率达49.1%,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市共有公路桥梁60055米/1839座,比上年新增5763米/251座。 2006年全市共完成客运量3295万人,客运周转量100825万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5.6%和6.0%。完成货运量3597万吨,货物周转量152832万吨公里,与上年比较增幅均为6.3%。 一大批市区交通重点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朝阳北大桥续建工程、凌凤路及凤凰山门旅游路工程、京沈线西大营子出口路路基路面工程、锦赤线七道泉子出口路路基路面工程、珠江路和朝北线二其营子公铁立交桥及引线工程等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朝阳客运中心建设工程已开工兴建。积极配合省高速公路建设部门,并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高速公路拆、迁、占工作,确保高速公路建设顺利进行。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6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年末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85.2万门,增长0.6%;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1.2万户,增长4.8%;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9.5万户,其中新增用户21.7万户。全年发送特快专递24.4万件,增长9.2%。 六、国内贸易与市场价格 国内贸易保持稳步增长,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4.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亿元,下降6.4%;集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亿元,下降25.9%;有限责任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4亿元,增长46.1%;股份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亿元,增长37.4%;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9亿元,增长19.9%;个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6.5亿元,增长15.2%。按销售地区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8.7亿元,增长14.4%;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4亿元,增长18.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9.4亿元,增长15.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3亿元,增长22.4%。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呈上涨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2%,比上年上涨1.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上升2.5%,烟酒及用品类上升1.3%,衣着类上升1.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升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升1.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7%,居住类上升2.6%。 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32%。其中:重工业品价格比上年下降0.57%;轻工业产品上涨1.0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8%。 七、对外经济 对外开放工作成绩显著。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494万美元,增长3.3倍,全年出口创汇额26085万美元,增长17.9%。对全市出口贡献较大的企业是金达钼业、浪马轮胎、飞马集团车桥配件有限公司、凌钢集团和喀左进出口公司,全年出口创汇额分别是7922万美元、5115万美元、2653万美元、2640万美元和2347万美元,五家出口企业出口额占全市总出口额的79.2%。域外招商引资完成95亿元,增长66%;向国外输出劳务1569人次,增长46.9%。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等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180人次,比上年增加1636人次,增长106%。全市旅游总收入26.8亿元,比上年增长75.1%,其中国际旅游总收入为166.5万美元,增长116.2%。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继续增长,信贷结构逐步优化。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比年初增加56.1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46.5亿元,增长12.6%,比年初增加27.6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比年初增加32.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20.6亿元,比年初减少0.8亿元;中长期贷款93.1亿元,比年初增加36.5亿元。其中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51.8亿元,比年初增加8亿元。消费贷款14.8亿元,减少2.9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10.5亿元,减少1.9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2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现金支出1233.6亿元,增长19%。 保险业务平稳发展。全市保险行业承保金额548.5亿元,比上年增长39.7%。其中财产险承保金额324.7亿元、人身险承保金额223.8亿元,分别增长20.4%和82.3%。全年保费收入7.9亿元,增长24.2%。其中财产险收入2亿元、人身险收入5.9亿元,分别增长35.8%和20.6%。赔款及给付金额2.2亿元,比上年增长74.9%。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1亿元,增长23.8%;人身险赔款及给付金额1.2亿元,增长164.9%。 九、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全年市本级全口径科技经费投入达1600万元,实现了翻番增长。全市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14.9亿元,比上年增长76.9%。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总数达26家。正式启动市高新技术园区的筹建工作,完成申报省级高新区的前期工作。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倍增示范工程,全年共引进推广各类农业新技术30项,新品种9大类656个。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109项,其中列入国家计划2项,列入省科技计划45项,争取经费1460万元。取得科技成果7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专利申请量达到165件,其中发明专利43项,比上年增长20%。成功举办“朝阳首届产学研合作经验交流暨农产品、矿产资源深加工洽谈会”。 卫生事业取得全面发展。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4384个,实有床位9150张,卫生技术人员9577人,完成诊疗病人327万人次,其中急诊11.3万人次,出院17.7万人次,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全市新农村合作医疗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100%,以户为单位参合率达84%。医德医风明显好转,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初具规模,全市以乡镇为单位“五苗”接种率达95%以上,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39/十万。妇幼保健工作有所进步,婴儿死亡率9.2‰,孕产妇死亡率20.85/十万。 文化、文物事业繁荣兴盛。全市有艺术表演场所6所,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家,全年共演出场次557场,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由朝阳市群众艺术馆韩春明创作的小戏《爷爷你大胆的往前走》荣获辽宁省首届人口文化节、会员艺术节闭幕式文艺汇演金奖。由朝阳市剧目创作室刘家声创作的小戏《谢大妈送礼》在第九届中国戏剧节文艺汇演中荣获金奖。由姚旭东、陈凤岐创作的小戏《大枣红了》在辽宁省第五届戏剧、曲艺调演中荣获银奖。全市有群众艺术(文化)馆8家,文化站135个。文物工作得到了加强。全市有文物保护所8个,博物馆10个,北塔博物馆新馆舍竣工,完成内部装修并正式对外开放。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被列入重设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