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3 朝阳市统计局

竞技体育取得可喜成绩,全民健身活动走向普及。2003年我市运动员取得世界锦标赛两个第一名,共获得4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4枚、银牌1枚、铜牌1枚;在辽宁省年度比赛中获得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7枚。圆满承办了全国少年男子柔道锦标赛、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乒乓球邀请赛、全国男篮俱乐部联赛、辽宁省少年柔道比赛、辽宁省少年摔跤等各项比赛,为国家、省体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城市公用事业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市区内新建道路19条、25.34万平方米,改造道路12条、13.4万平方米,维修道路17条、1.13万平方米,新铺10条街路人行步道、4.76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占有道路面积8.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新建和改造排水管道10.3公路,维修和掏通排水管道58.5公里。全年新建和改造城区内28条街路路灯,共安装和维修路灯1519基杆。大凌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北大街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全面展开。人民会堂、燕都国际酒店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年内相继落成。县城及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区新增绿地20.1公顷,其中新增公共绿地9.16公顷,新增专用绿地11公顷。新植大树17878株。新建5处绿化广场、6处绿化小品和景观绿地、13处景观雕塑。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

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加大城市综合管理力度,深入开展“绿叶杯”竞赛、爱国卫生清洁月、抗击“非典”环境整治周等重大环境治理活动。进一步加大门前三包管理和临违建拆扒力度,全面清理欺街占道行为,净化街面环境。在城管、环卫和园林战线安置507名“4050”人员,有效发挥了协管作用。完成6条街路、25万平方米的道路清扫保洁权拍卖工作。

公用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煤气销售量1476.3万立方米,实现销售收入1820万元。实现安全供应煤气5800天,新增煤气用户4092户,煤气普及率由72%提高到74%。公汽完成营运里程722万公里,完成营运收入344万元,安全行车2000多万公里无重大责任事故,工作车率98%,站务设施完好率93%。集中铺设地下管道12公里,工程合格率100%。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加强烟尘整治工作,城市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拆除取缔分散锅炉房40个,建设5个集中供暖锅炉房,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319天,达标率为87%。围绕白石水库、阎王鼻子水库水质污染,开展了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对水污染源的管理,对建成的污染治理设施加大检查力度,保证运转率。自然保护区建设稳步发展,全市目前有保护区13个,面积为30.9万公顷。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为336.5万人,比上年增加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48.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3.9%;非农业人口为87.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7‰。

在岗职工收入增加。全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达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在岗职工人均工资9653元,增长11.3%。

城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49元,比上年增长11.3%,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8%;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273元,同比增长18.8%。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6平方米,同比增长1.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贫困人口减少。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43元,比上年增长12%。全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2万人,比上年减少14.7万人。

城乡救助活动广泛开展,及时安排救灾救济工作,继续搞好农村“三老”住房建设,保证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农村防氟改水“甘泉工程”取得成效,重点氟区群众吃上了符合标准的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