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3 铁岭市统计局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年,也是跨入新世纪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高起点开局、跨跃式发展”的经济方针指导下,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消除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对居民收入增长的支撑力不足,城镇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8.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0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8.0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9.0亿元,增长10.0%。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9.7%、34.8%和35.5%。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0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其中各种税收收入完成7.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达1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其中用于科技支出增长11.8%、教育支出增长27.7%、社会保障支出增长10.5%。

【农业】农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大灾之年继续增长。200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0.5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农业产值51.6亿元,比上年增长4.8%;林业产值1.7亿元,增长17.6%;牧业产值36.5亿元,增长8.7%;渔业产值0.7亿元,下降5.6%。

种植业结构调整又有新突破。全年实现粮豆总产量185.7万吨,增长3.5%;新开发蔬菜保护地3.5万亩,总面积达23.5万亩,全市千亩以上蔬菜生产小区发展到40个,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实际种植面积比例达到65:35(地方口径)。

林业生产步伐加快。全年植树7447.2万株;完成造林面积10133公顷,其中用材林5130公顷,经济林1463公顷,防护林3210公顷;新封山育林面积16600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2260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2.3%。

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并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全年牛存栏58.2万头,猪存栏123.1万头,羊存栏24.4万头,分别增长0.4%、8.0%和3.4%。全年肉类总产量36.5万吨,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6.4万吨,增长12.8%;禽肉产量9.6万吨,增长7.9%;牛奶产量2.0万吨,增长1.2倍。全年新发展专业畜牧小区40个,全市肉牛饲养量万头以上的乡镇达到49个,生猪饲养量3万头以上的乡镇达到36个。

渔业生产下降,全年水产品产量1.0万吨,比上年下降9.1%。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年末农村机械总动力102.7万千瓦时,比上年末增长2.5%;全年农村用电量4.5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2.2%;化肥施用量(折纯)18.7万吨,与去年持平;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182吨,比上年增长40.0%;每公顷耕地农村机械动力1.90千瓦,与上年持平;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5.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7.0%;节水灌溉面积2.1万公顷,增长31.3%。

【工业】工业生产速度较快。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91.1亿元,增长15.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0.2亿元,比上年下降16.3%,非国有经济完成总产值40.9亿元,增长59.3%;轻工业完成产值22.6亿元,比上年增长26.1%,重工业完成产值68.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结构调整继续提高:

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0亿元,比上年增长51.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3%,提高1.0个百分点。全市完成重点项目技术改造15项,技改投资达6.2亿元,开发新产品83项。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水平有所下降。2001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1%,比上年同期下降1.4%;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8.2亿元,下降14.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1.9%,比上年下降11.5个百分点。

【建筑业】建筑业持续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2001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9.3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全年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7.5亿元,比上年增长54.5%;施工面积21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4%;房屋竣工面积15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8%。建筑业全年实现利税14319万元,比上年增长86.6%。工程质量有所提高,全市建筑工程优良品率达39.8%,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发展。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2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1亿元,增长4.4%;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2亿元,增长30.1%。

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单位投资15.4亿元,比上年下降28.4%;非国有经济23.8亿元,增长59.7%。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3.4亿元,下降6.4%;技术改造投资4.8亿元,下降37.7%;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7.4亿元,增长89.9%。投资结构趋向合理。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2亿元,下降7.0%,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2.6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9.5亿元,下降8.9%,其中以城市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业投资1.2亿元,比上年增长6.3倍。

投资效益得到提高。全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28.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72.8%;竣工各类房屋建筑面积211.6万平方米,竣工率为73.4%;新增主要生产能力:输电线路长度(11万伏及以上)24.10公里;新增水泥8万吨/年;程控交换机5.30万线/年;新建公路154公里,改建公路260公里;新建学生席位3108个,面积1.2万平方米;城市煤气生产能力5万立方米/日;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新增5万吨/日。

【房地产业】房地产开发保持适度规模,积极引导住宅消费。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99.6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45.9万平方米,增长85.5%;商品房竣工面积59.5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20万平方米,增长50.6%。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5万平方米,增长10.4%,其中,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4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9万平方米,增长16.4%,占商品房销售面积总量的96.5%。

【交通邮电通信业】全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增加值9.6亿元,比上年增长8.6%。

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全年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完成2243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70168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7.3%和27.7%;旅客运输量2803万人,客运周转量93573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4.9%和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