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公路建设突飞猛进。2001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公路4404公里,比上年增加134公里,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密度达34公里,比上年增加1.1公里。在各级公路里程中,中等级公路达4376公里,占总里程的99.4%;有路面里程达到4398公里,占总里程的99.9%;晴雨通车里程4404公里,占总里程的100%;绿化里程3172公里,占宜林里程的81.6%。 邮电通信业务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37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在邮政业务中,全年完成函件556.9万件,比上年增长0.6%;特快专递8.3万件,增长31.7%;邮政储蓄平均余额完成16.5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容量46.4万门,比上年末增长11.5%;城乡电话用户35.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0万户,增长20.2%;其中,住宅电话31.5万户,占电话用户总量的88.2%;电话普及率为11.95%,其中城市27.22%,农村6.7%。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络继续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7.5万户,比上年增长44.7%;互联网用户达4.5万户,增长2.5倍;数据通信用户1118户,增长15.9%。 【国内贸易】国内贸易进一步扩大。全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商品销售总额66.9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14.7亿元,比上年增长45.5%;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52.2亿元,比上年增长39.3%。 消费品市场活跃。随着国家扩大内需改策拉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消贯者信心进一步增强,消费品市场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其中国有商业企业消费品零售额3.8亿元,比上年增长5.8%,集体商业企业消费品零售额3.1亿元,下降29.0 %;股份制商业企业消费品零售额0.2亿元,增长8.0%;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4.8亿元,增长21.5%;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41.3亿元,增长12.8%;从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8.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4.9亿元,增长13.0%。 商品交易市场继续发展。2001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165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销售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3个,成交额8.5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33.4%。 【市场价格】市场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0%,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6.5%,消费品价格指数为99.8%。在消费品价格指数中,食品价格指数为102.6%;烟酒及日用品价格指数为97.1%;衣着类价格指数为96.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指数为98.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指数为93.7%;交通和通讯类价格指数为98.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指数为107.3%;居住类价格指数为100.0%。 【对外经济贸易及国际旅游】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为积极应对中国加入WTO新的形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市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引进672个域外投资项目,到位资金38.9亿元,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8个,到位资金占总额的67.3%。特别是通过赴欧洲、韩国和南昌、乌鲁木齐、深圳等大型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活动,吸引一批国内外著名品牌、上市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市落户,对我市招商引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标志着我市招商引资上了一个新的水平。2001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2家,协议外资额9437万美元,外商实际缴资额5441万美元,分别增长70%和52%。2001年全市注册三资企业52家,其中投产(开业)4家;外派劳务人员1300人次;对外经济合作区域已扩展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智工作成果显著,完成专家项目20个,组织出国培训项目25个、42人次。 对外开放水平有所提高。全市外贸出口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完成出口总额3807万美元,增长17.9%,技术设备出口实现380万美元,劳务输出1300人次,分别增长5%和85.7%。 2001年全市努力挖掘红楼历史文化,积极实施铁岭文化名城战略,全力打造红楼之乡、小品之乡、冠军之乡、煤电之城四大品牌,体现了铁岭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采和艺术魅力。通过诸多举措和辽北特有的风采吸引了八方业客,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560人次,比上年增长78.9%;旅游外汇收入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8.6%。 【财政、金融、保险】财税收入实现较大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8.5亿元,比上年决算增长25.6%;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9.4亿元,比上年决算增长22.1%。全年完成国税收入7.0亿元、地税收入7.01亿元,分别增长3.5%和19.5%。 金融运行平稳,存、贷同步增加。200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8.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9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亿元;储蓄存款余额133.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3.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1.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3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39.4亿元,比上年增长7.0%;现金支出561.0亿元,比上年增长6.0%;现金累计净投放21.6亿元,比上年同期少投4.4亿元。 保险业务日益扩大,保费收入不断提高。2001年全市保险机构累计承保金额为206.7亿元;保费收入3.0亿元,增长20.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9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1亿元,分别增长12.5%和23.5%;全年赔款金额5625万元,比去年下降12.5%,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4570万元,人身险赔付金额1055万元,分别下降30.1%和38.4%。 二、社会事业 【科技】2001年全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推动科技发展取得了新突破。农业科技攻关和新品种选育取得新成果,实施了“315”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全面展开;高新技术产业有新发展,有5家企业被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6.9亿元,增长55.0%;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20家,实现科工贸收入6.7亿元,利税6400万元,分别增长43.0%和41.0%;科技交流与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与美国、德国等国家达成项目合作协议6个,特别是与中科院、清华、北大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签订意向性协议36项,标志着我市对外科技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科技事业成效显著。年末全市市级科学研究开发机构11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456人;全年科技事业经费支出1100万元,其中研究和发展经费支出670万元;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2项,其中达到省以上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22项,得到推广与应用的15项,推广应用率达68%,新增产值8000万元,创利税1000万元;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4项,成交金额8300万元;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178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