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育】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465所,在校生39.6万人。其中,普通高等院校共招收学生720人,在校生2508人;中等专业学校招收学生1271人,在校生3367人;初中在校生11.5万人,初中入学率达93.5%;小学在校生24.1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6%。教育结构和学校布局得到进一步调整,初步完成了师专与职大的合并,撤并中小学校217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全市成人高中等专业学历教育共招收学生187人,在校学生792人。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新建、维修校舍18.3万平方米,并对168所学校的危房进行了改造,又有13所农村初中达到标准化水平,达标率为47.6%。现代化教学技术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文化和广播】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全年演出871场次,观众900千人次;群众艺术馆、文化馆9个,文化站104个;公共图书馆9个,馆藏46.6万册,图书流通39.0千人次。文艺作品不断出新,我市创造的电视剧《今天是个好日子》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有两部作品获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金奖和银奖。 广播电视事业有新发展。全市有市县级广播电台7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电台开办节目7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5.29%;全市有市县级电视台及有线电视台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7座,电视台及有线电视台开办节目8套,电视人口覆盖率95.39%。 【卫生】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703个,个体诊所420个;医疗床位7613张;卫生技术人员11899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医生3943人,护士2832人。预防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3个,卫生技术人员1054人,妇幼卫生机构7个,卫生技术人员231人。年末全市共有乡镇卫生院98个。推广和完善了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的办医模式,全市甲级村卫生所达到85%。 【体育】竞技体育屡创佳绩。我市运动员在省以上重大比赛中共获金牌28枚,其中我市组队参加辽宁省年度比赛,散手和跆拳道获金牌和总分第一名,拳击和摔跤获第二名,举重获第三名,射击获取第四名,射箭获第五名。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成功地组织开展了以“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为主题的“2001年全民健身活动月”活动。全市在“活动月”期间共举办各种健身活动150余项次,参加活动人数达180万余人次;完成了银州区长青园小区等五项“全民键身工程”建设安装任务;组织开展了“夕阳红”老年人健身旅游专列活动,共三次156人参加,大大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全市体育人口过90.0万人;学校体育运动活跃,有98.4%的在校学生达到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优秀率达28.2%。 三、人口、就业和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2001年,全市总人口达298.9万人,比上年增加3611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3.1万人,县(市)人口255.8万人;农业人口207.6万人,非农业人口91.3万人。 计划生育继续保持了低生育水平。全市人口出生率为7.2‰,下降2.42个千分点;死亡率5.28‰,下降0.6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2‰,下降1.81个千分点。 【就业】年末全市全部从业人员143.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5.6%。其中城镇从业人员70.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25.1%。在城镇从业人员中,在岗职工总数25.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万人,下降4.9%;在岗职工人数中,第一产业1.7万人,下降15.5%,第二产业10.7万人,下降4.8%,第三产业13.0万人,下降3.1%;在岗职工人数中,国有15.8万人,减少1.5万人;集体3.3万人,减少0.4万人;其他6.3万人,增加0.7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9.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倍。全市通过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措施,培训下岗失业职工2.1万人,安置就业人员4.1万人;2001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 【居民收入】职工工资水平有所提高。2001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7899元,比上年增加880元,增长12.5%。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3元,比上年增长9.6%;人均消费性支出3423元,增长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63元,比上年增长6.4%;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565元,比上年下降2.9%。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4457元,比上年增长7.7%。 【居住水平】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75.5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30.1万平方米。据住户调查资料,年末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8.5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2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居住面积21.6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7平方米。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国有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以及对社会特困群体的救助,一直是市委和市政府关心的大事。年内共筹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金9965万元,收缴养老保险费2亿元,支付养老金2.7亿元,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及时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面逐步扩大,保障人数达到7.8万人,发放保障金2000万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进展顺利,已有4.4万人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参保人数达到4.1万人。 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设施床位3876张,收养3197人。开展了大规模的送温暖、扶贫帮困等活动,共筹集帮扶款物折合人民币6448万元,发放救济金和救灾款3383万元,全面完成了1113户在乡“三老”建房任务,新建12所高标准敬老院。 四、土地、城建与环保 【土地资源及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市实有耕地54.1万公顷,全年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公顷。 【城市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供热面积不断扩大,年内对城市供热管网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城市集中供热总面积达467万平方米,新建住宅实施了一户一阀;煤气用户发展较快,2001年通过引进铁法煤层气,煤气用户发展到7.0万户,城市用气综合普及率达75.0%,其中:煤气气化率50.6%;供水能力增强,全市日供水能力达18.6万立方米。 经营城市取得初步成效。2001年是我市城市建设投入最多、规模最大、面貌变化最明显的一年。年内改造了红旗广场,新建了博物馆游园,完成了市区南出口、银州路等10条主要街路和33条小街小巷的新建、改建任务,新装和改装9条主要街路的路灯,共增加高标准路灯3830盏;旧城区改造步伐加快,开发建设面积37.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实现较大突破,共栽树21.3万株,新建公共绿地5.6万平方米,完成庭院绿化面积138万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