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3 铁岭市统计局

【旅游业】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313人,旅游外汇收入14万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1.5亿元,下降6.5%;非国有经济投资14.9亿元,增长58.9%。基本建设投资14.3亿元,增长31.5%;技术改造投资7.7亿元,增长5.5%;房地产开发3.9亿元,增长10.4%;农村投资4.7亿元,增长16.8%。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随着招商引资的深入发展,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比重有所上升。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以水利业为重点的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2亿元,增长64.0%,投资比重由上年的26.7%上升到39.0%,其中,工业完成投资11.3亿元,增长3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1.4亿元,下降6.9%。

投资效益不断提高。全年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33.9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92.9%,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竣工各类房屋建筑面积208.9万平方米,竣工率84.4%,比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水泥年产量4万吨;食用植物油年产量15万吨;肉加工品年产1000吨;冷饮品年产3800吨;程控交换机7.2万线;二级电路130公里;中小学生席位3936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5万册;影剧1014个座席;医院病床60张;宾馆18间;自来水供应日产量5万吨;城市供热每小时4吨;城市永久性桥梁1座。

【国内商业】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4.6%。

国内贸易进一步扩大。全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49.4亿元。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10.l亿元,同上年持平。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商品批发额9.0亿元,增长1.1%;商品零售额10.7亿元,下降14.4%。

消费品市场稳中渐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亿元,比上年增长6.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消费品零售额3.6亿元,比上年增长1.l%;集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4.3亿元,下降7.8%;股份制经济消费品零售额0.2亿元,增长7.5%;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4.0亿元,增长18.0%;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36.6亿元,增长9.2%;从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4.3亿元,增长14.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3.1亿元,下降13.6%。

商品交易市场继续发展,集市贸易成交活跃。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到165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2.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销售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4个,成交额9.8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42.8%。

【市场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4%。其中,食品类为98.5%;衣着类为100.4%;家庭设备日用品类为98.6%;医疗保健类为98.8%;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为9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为91.7%;居住类为101.1%;服务项目类为111.3%。

【财政、金融与保险】财政运行平稳,金融秩序良好。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8亿元,为调后预算的100.8%;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完成15.6亿元,为调后预算的85.7%。金融业不断强化和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吸收存款,努力增加信贷投放。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1.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3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3.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4亿元;储蓄存款余额123.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亿元,增长 9.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2.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1.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4.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2亿元;中期流动资金贷款余额2.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5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现金支出529.2亿元,比上年增长13.0%,现金累计净投放26.0亿元,比上年同期少投5.5亿元。

保险规模不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0.8亿元,增长14.3%;人寿险保费收入1.7亿元,增长30.8%。全年赔付金额0.8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6539万元,增长33.6%;人寿险赔付金额1714万元,增长57.0%。

二、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到2000年末,112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已实施各类形式改革的企业83户,改革面达74.l%。其中,68户一、二类国有工业企业中,有33户完成了公司化改革,占一、二类企业总数的48.5%,实现了市政府提出的40%的改革目标。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3亿元,实现利税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倍和25.9%;亏损面控制在26.8%。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力实施“社保一号”工程,进一步完善“三条保障线”制度,妥善解决了下岗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困难群众保障等难点问题。全年共筹集1.7亿元资金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安置下岗职工2.2万人;收缴基本养老金1.9亿元,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9亿元,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和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保障人数达到4.2万人,发放保障金2400万元。

【再就业工程】全年有4.5万名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总数的37.2%;有2.2万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全年培训下岗人员2.l万人。

三、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全年外贸出口总额3918万美元,增长59.3%。其中,自营出口企业11家,出口创汇13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0 %。全年对外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已扩大到40多个,列前五位的是: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香港。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成果显著。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合同13项,协议外资额6632万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额663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6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5%。到年末,全市已注册三资企业254家,其中,当年新增13家,累计投产开业96家。

【对外经济技术和劳务合作】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持续发展。全年新签技术出口合同5项,合同金额3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5.0%。全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项目10项,比上年增长75.0%;合同金额15.0万美元,为上年的5.0倍,完成营业额336万美元,增长5.0%。全年出国劳务人员700人,比上年增长11.1%。

四、社会事业

【科技】科技事业成效显著。年末全市科学研究开发机构11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454人,全年科技事业经费支出661万元,其中研究和发展经费支出83万元。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32项,其中达到省以上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19项。得到推广与应用的29项,推广应用率达90%,新增产值19146万元,创利税3689万元。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5项,成交金额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共受理专利申请 20件,授权专利1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