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3 阜新市统计局

十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学事业稳步发展,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取得各项科研成果76项,其中,国际先进3项,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的15项。在取得的科研成果中有76项得到推广应用,推广应用率达到100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5.7 亿元,比上年增长22.1%(现价)。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研究生招生708人,在校研究生2117人,毕业生578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9296人,在校生29823人,毕业生7866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848人,在校生21437人,毕业生6243人。普通高中招生11065人,在校生32520人,毕业生11361人。初中学校招生23876人,在校生72364人,毕业生22420人。普通小学招生17459人,在校生110195人,毕业生23076人。特殊教育招生30人,在校生306人,毕业生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5081人。2008年我市共有8443人被专科以上学校录取,升学率达74.47%,全省高考理科状元再次被我市考生获得。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平稳发展。截至2008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全年共演出392场,观众达11.4万人次;文化馆、艺术馆、文化站97个;公共图书馆8个,总藏书量40.3万册,本年新购图书4800册,总流通量11.8万人次,外借图书7.9万册。电影放映单位2个,全年共放映电影135场,观众10.4万人次。广播电台1座,开办节目6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5.25%。城乡有线电视用户32.29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8.34%。全市对社会公开发行的刊物、报纸9种,发行量近9万份。

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优化,居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2008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98个,共有床位6905张,卫生技术人员8820人。其中,医院45个,床位5550张,卫生技术人员5694人;卫生院65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9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床位326张,卫生技术人员921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8年北京奥运会阜新健儿取得一金一铜的骄人战绩,为家乡争得了荣誉。全年我市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各项比赛共获奖牌23枚,其中,金牌12枚,银牌6枚,铜牌5枚。参加省级各项比赛,共获奖牌85枚,其中,金牌31枚,银牌22枚,铜牌32枚。举办市级比赛13次,参加运动员4120人。2008年举办全民健身等活动109次,参加人员达8万人,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阜新篮球节“。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为192.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102人。其中,市辖区人口77.89万人,非农业人口86.17万人。全年新出生人口1.18万人,死亡人口1.5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7‰,比上年低3.49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9.64%。

表2  2008年户籍人口数及构成

单位:万人

指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市总人口 192.46 100

其中:非农业人口 86.17 44.80

其中:市辖区人口  77.89 40.50

其中:男性 96.51 50.15

女性 95.95 49.85

其中:18岁以下 32.54 16.91

18-35岁 46.11 23.96

35-60岁 85.58 44.47

60岁以上 28.23 14.66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大关,实现5030元,比上年增长21.9%,增幅名列全省第一,人均消费性支出4086元,增长28.3%。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0000元大关,实现10114元,比上年增长16.2%,人均消费性支出7510元,增长6.1%。

图6 2002-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单位职工工资总额35.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城镇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14283元,增长17.6%。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558元,增长16.7%。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8年实现实名制就业人数6.98万人,其中:”零就业家庭“就业0.13万人。城乡劳务输出26.3万人次,其中城镇劳务输出2.4万人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万人,其中: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数10.8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2.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1万人,其中:参保退休人数13.37万人,灵活就业人数12.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8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10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26万人。全市共有6.8万户、16.8万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453张,收养各类人员990人。城镇单位各种社会福利设施60个,其中新建区域性中心敬老院6所。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51.7万元。

社会生活秩序进一步稳定。2008年全市刑事案件数5239件,比去年同期下降2.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沈阜、阜朝、阜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区位优势明显提升。”三位一体“规划建设取得新成效,高德公铁立交桥交付使用,北外环路、人民大街北段、北新路中段竣工通车。九营子河治理工程形成水域面积7.3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营,污水再利用工程全面启动。新增供热面积88.2万平方米,年末供热面积达到1759.8万平方米。全年煤层气供气总量2323万立方米,年末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4840吨。城区绿地面积2405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7.8平方米,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6.4%。

截止2008年底,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253栋住宅楼竣工,建设开工面积104.8万平方米,拆除棚户区面积108万平方米, 2.9万户8万居民陆续迁入新居。

十三、环境保护

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达标率为100.0%,比上年提高9.7个百分点。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提高。全年共拆除4吨以下燃煤小锅炉18台、烟囱18根。共检测机动车26000台,尾气首检合格率达到78.0%。城市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分别为0.061毫克/立方米、0.037 毫克/立方米、0.67毫克/立方米和 0.098毫克/立方米,均比同期下降,呈现利好趋势。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为331天,比上年增加25天,为全年总天数的90.7%。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年全市工业污染治理施工项目26个,总投资21405万元。环境噪声功能区达标覆盖率90.6%。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或初步核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