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阜新市统计局 (2009年2月)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转型振兴,积极应对各种复杂经济环境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狠抓项目建设,大力招商引资,扎实推进工业年活动,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突破阜新“实现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23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2亿元,增长12.5%;第二产业增加值93.5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88.2亿元,增长13.6%。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由2007年的21.5:38.9:39.6调整为22.3:40.0:37.7。自1996年以来,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由三、二、一调整为二、三、一格局。人均GDP实现12134元。 图1 2002-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农业产值53.7亿元,增长22.6%;林业产值4.1亿元,增长4.8%;牧业产值50.7亿元,增长13.4%;渔业产值0.37亿元,增长28.1%。 2008年,各级政府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继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粮食生产喜获大丰收。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78.7万亩,增长2.3%。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1.0万亩,下降8.4%;油料播种面积133.5万亩,增长61.2%,其中花生播种面积129.0万亩,增长69.5%;蔬菜播种面积23.4万亩,下降0.3%。全年粮食总产量202.7万吨,比上年增产26.9万吨,增长15.3%,比历史最高年份2005年增产15.7万吨,创历史新高。其中玉米产量163.7万吨,增长11.1%;高粱产量15.5万吨,增长44.4%;大豆产量3.9万吨,增长16.5%。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5.4万吨,比上年增长94.0%,其中花生产量24.7万吨,增长一倍;蔬菜产量70.5万吨,增长12.5%;水果产量5.7万吨,增长71.7%。全年粮食综合直补资金达3.295亿元,比上年增加1.619亿元,增长96.6%。 图2 2002-2008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林业生产有所增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全年林业产值4.1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当年造林作业面积5.41万公顷(81.2万亩)。有林地总面积达到33.26万公顷(498.8万亩)。林木绿化率32.1%。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规模化饲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肉类总产量29.0万吨,比上年增长21.1%,其中,猪肉产量20.3万吨,增长19.4%;牛肉产量2.2万吨,增长15.8%;羊肉产量1.0万吨,增长75.4%;禽肉产量4.3万吨,增长30.3%。牛奶产量14.3万吨,增长12.5%;禽蛋产量9.6万吨,增长27.5%;羊毛产量1996吨,增长28.8%。全年猪饲养量390.2万头,增长23.2%;牛饲养量32.9万头,增长9.4%;羊饲养量153.9万只,增长40.4%;禽饲养量3924.6万只,增长31.4%。 渔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淡水鱼产量6503吨,增长29.9%。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进步。全年良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8.0%;品种更新更换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4.2%。农业化肥施用量(折纯)10.9万吨,增长3.8%;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390吨,增长22.1%。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74.6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9.1%;完成机耕面积33.15万公顷(497.25万亩),增长7.3%;机播面积30.59万公顷(458.85万亩),增长6.8%;机收面积8.68万公顷(130.2万亩),增长30.3%;农用大中小型拖拉机拥有量4.22万台,增长13.7%;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拥有量21.46万台,下降7.0%。 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了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参合农民达91.63万人。完成村通油路224.0公里、桥梁1421延米36座,解决了43个行政村通油路问题。全年农田水利建设使用人工694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730万立方米,新增水土保持面积2.53万公顷(37.95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5.43万公顷(81.45万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整体规模和水平提升较快。全年全口径工业完成增加值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303家,完成增加值59.2亿元(不含东电),比上年增长18.1%。实现工业出口交货值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占工业销售产值的2.85%。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9亿元,下降1.5% ;重工业完成增加值50.3亿元,增长24.1%。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增加值 30.7亿元,增长27.1%;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1.03亿元,下降23.2%;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22.5亿元,增长22.6%;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增加值4.14亿元,增长0.8%。 支柱产业发展明显,转型的主导产业及装备制造业正在做大做强。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8户,实现产值183.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75.7%;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5户,实现产值109.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45.3%。2008年,能源工业、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原材料工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58.2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8.4%。其中:能源工业实现增加值33.92亿元,增长26.8%;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2亿元,增长42.1%;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8.35亿元,下降2.6%;原材料工业实现增加值6.82亿元,增长4.5%。 表1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同期增长% 原煤 万吨 1623.71 20.4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05.71 20.7 精制食用植物油 吨 19693 -17.4 乳制品 吨 54633 13.8 白酒 千升 2524 39.2 啤酒 千升 29012 -40.8 纱 吨 10124 -9.2 布 万米 2785.9 -3.6 服装 万件 104.38 23.4 人造板 万立方米 19.36 68.0 塑料制品 吨 1687 -31.5 水泥 万吨 109.52 7.5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443.46 -22.2 工业经济效益下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3.58亿元,比上年增长27.0%;产品销售率达97.96%,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4.3亿元,减少2.72亿元,下降16.0%,其中利润1.64亿元,减少4.87亿元,下降74.9%。亏损企业45户,亏损面14.9%,亏损额7.1亿元,增亏6.1亿元。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144户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4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实际施工房屋建筑面积为386.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210.2万平方米,增长0.3%。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0829元/人,比上年提高了224元/人。上缴税金1.4亿元,比上年增长9.5%;实现利润0.2亿元,增长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