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2 营口市统计局

2004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全面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招商引资年”活动为重点,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8.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81亿元,增长9.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6%;第二产业增加值170.11亿元,增长30.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4%;第三产业增加值111.41亿元,增长12.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86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8%。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19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农业产值23.79亿元,增长21.4%;林业产值1.13亿元,下降13.3%;牧业产值18.21亿元,增长31.1%;渔业产值20.78亿元,增长22.0%。

种植业生产呈现新变化,粮食生产快速增长。在中央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86752公顷,比上年增长19.2%。全年粮食总产量60.5万吨,比上年增长28.6%。其中,水稻33.8万吨,增长16.1%;玉米22.97万吨,增长63.8%;高粱1.8万吨,下降4.1%。在经济作物中,蔬菜57.65万吨,增长2.2%;油料产量785吨,下降41.4%。全年水果产量46.63万吨,增长20.5%。其中,苹果产量19.69万吨,增长22.4%。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762公顷,新封山育林10万亩,新增育苗面积55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545公顷。

畜牧业生产发展稳定。全年肉类总产量12.5万吨,比上年增长14.7%;禽蛋产量7.86万吨,比上年增长30.2%;牛奶产量10997吨,比上年增长15.4%。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养殖面积达41364公顷,水产品产量34.68万吨,比上年增长7.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7.99万吨,增长4.8%;淡水产品产量6.69万吨,增长17.4%。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0.0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8%。全年农用化肥(折纯)施用量4.91万吨,比上年下降9.2%。农用塑膜使用量4248吨,比上年增长30.8%。农林牧渔和水利用电5560万千瓦小时。

全年新增灌溉面积7.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1.6万亩,完成灌溉工程425项,新修和加固堤防178公里,新增拦蓄地表水1350万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44.89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增加值115.19亿元,增长35.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7.51亿元,增长8.9%;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13.40亿元,增长46.1%;股份合作制工业完成增加值0.6亿元,增长21.3%;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46.47亿元,增长40.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增加值33.72亿元,增长30.1%;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增加值25.08亿元,增长26.7%;私营工业完成增加值29.32亿元,增长44.9%。轻工业完成增加值36.57亿元,增长25.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78.62亿元,增长40.3%。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11.4亿元,比上年增长40.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产值78.82亿元,增长38.4%;集体工业完成产值47.84亿元,增长47.7%;股份制工业完成产值165.87亿元,增长51.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产值120.4亿元,增长32.8%;私营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5.1亿元,增长52.6%。轻工业完成产值130.61亿元,增长29.0%;重工业完成产值280.79亿元,增长46.9%。市及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18.91亿元,增长24.5%;县区及以下工业完成产值292.49亿元,增长48.6%。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销售产值402.5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其中,内销产值323.6亿元,增长44.5%,出口交货值78.9亿元,增长27.4%。

全年两大基地和五大产业生产全面增长。镁质材料工业完成产值90.3亿元,增长44.7%;轻工制品业完成产值41.7亿元,增长19%;纺织工业完成产值60.3亿元,增长33.6%;冶金工业完成产值61亿元,增长62.3%;石化工业完成产值35.5亿元,增长44.9%;建材工业完成产值38.9亿元,增长32.8%;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42.1亿元,增长53.2%;农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23.6亿元,增长48.2%。

产销衔接水平基本平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85%,比上年提高0.0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销率96.99%,比上年下降1.66个百分点;重工业产销率98.25%,比上年提高0.89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3.43亿元,比上年增长40.2%;实现利税总额3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实现利润总额11.96亿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65亿元,比上年增加5347万元,增长25.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197户,亏损面达23.1%,比上年下降2.4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59.1%,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持续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5%。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95个,完成施工产值3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竣工产值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实现利润总额9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再攀新高。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97亿元,比上年增长52.5%。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36亿元,增长57.7%;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61亿元,增长31.8%。

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70.25亿元,增长56.8%;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3.57亿元,增长23.1%;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3.69亿元,增长61.2%;其他投资22.9亿元,增长92.3%。

三次产业投资全面上升。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8亿元,增长26.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3.7亿元,增长62.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1.0亿元,增长44.9%。农林水利业得到加强,用于建设投资13.5亿元,增长158.2%;文教卫生投入加大,完成投资3.0亿元,增长65.1%;房地产业成为亮点,完成投资23.7亿元,增长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