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阜新市统计局 (2008年2月)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拼搏,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项目攻坚战”、“工业年”等各项工作,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实现转型振兴和构建和谐阜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19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6亿元,增长14.9%;第二产业增加值73.0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78.9亿元,增长18.7%。一、二、三产业构成比例为22.3:37.3:40.4。人均GDP10128元,突破10000元大关。 图1 2002-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农业产值39.7亿元,增长27.3%;林业产值3.7亿元,增长3.0%;牧业产值45.3亿元,增长4.0%;渔业产值0.28亿元,增长7.2%。 2007年,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继续加大力度,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粮食喜获丰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9.93万公顷(448.9万亩),下降0.9%;油料播种面积5.52万公顷(82.8万亩),增长20.3%;蔬菜播种面积1.57万公顷(23.5万亩),下降1.7%。全年粮食产量175.8万吨,比上年增产40.2万吨,增长29.7%,是历史上第三个丰收年。其中水稻产量4.0万吨,增长8.1%;玉米产量147.3万吨,增长31.7%;高粱产量10.7万吨,增长1.9%;大豆产量3.3万吨,增长57.1%。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3.1万吨,比上年增长42.4%;蔬菜产量62.7万吨,下降0.5 %;水果产量3.3万吨,增长10.0%。 图2 2002-2007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林业生产有所增长。全年林业产值3.7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当年造林作业面积4.69万公顷(70.4万亩)。有林地总面积达到33.26万公顷(498.8万亩)。林木绿化率32.1%。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在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牵动下全市畜牧业生产发展态势良好,畜牧业养殖方式不断转变,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畜禽养殖效益显著增长,呈现出生产、需求和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全年肉类总产量34.3万吨,比上年增长6.1%,其中,猪肉产量23.0万吨,增长6.5%;牛肉产量2.4万吨,下降4.0%;羊肉产量1.3万吨,与上年持平;禽肉产量6.6万吨,增长8.2%。牛奶产量12.7万吨,增长23.3%;禽蛋产量11.4万吨,增长29.6%;羊毛产量2125吨,下降3.8%。全年猪饲养量385.9万头,增长3.7%;牛饲养量30.2万头,增长1.3%;羊饲养量150.5万只,下降3.8%;禽饲养量4206.5万只,增长11.6%。 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淡水鱼产量5006吨,增长11.0%。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现代农业建设取得进步。全年良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86.0%;品种更新更换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3.4%;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33万公顷(80.0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17.8%。农业化肥施用量(折纯)10.5万吨,增长11.7%;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958吨,增长25.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59.5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2%;完成机耕面积30.89万公顷(463.3万亩),增长4.3%;机播面积28.63万公顷(429.48万亩),增长4.8%;机收面积6.66万公顷(99.88万亩),增长9.0%;农用大中小型拖拉机拥有量3.71万台,增长3.1%;农用排灌动力机械拥有量23.08万台,增长0.3%。 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了加强。全面启动了以县区为单位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乡镇65个,乡镇覆盖率达100%;参合农民86.7万人,参合率达95.18%。完成村通油路170.7公里、桥梁1527.8延米48座,解决了33个行政村通油路问题。全年农田水利建设使用人工743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746.1万立方米,新增水土保持面积1.37万公顷(20.5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7.13万公顷(106.9万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深入开展工业年活动,工业经济呈现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全面好转的良好局面。全年全口径工业完成增加值6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275家,完成增加值45.02亿元(不含东电),比上年增长22.1%。实现工业出口交货值6.1亿元,比上年增长66.8%,占工业销售产值的3.22%。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9.07亿元,增长25.1% ;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5.95亿元,增长21.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完成增加值 20.88亿元,增长15.5%;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1.68亿元,增长15.4%;私营工业完成增加值12.66亿元,增长22.5%;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16.92亿元,增长46.1%;外商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增加值4.75亿元,增长8.3%。 传统优势产业平稳发展,转型的主导产业及高技术制造业正在做大做强。构成我市工业支柱的六大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 39.12 亿元,增长23.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6.9%。其中:煤炭电力行业实现增加值23.03亿元,增长20.5%;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6.33亿元,增长46.2%;纺织服装业实现增加值1.66亿元,增长3.4%;医药化工橡胶制品业实现增加值1.46亿元,增长2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1.84亿元,增长29.9%;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8亿元,增长20.1%。 表1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同期增长% 原煤 万吨 1363.63 -10.9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87.59 93.2 精制食用植物油 吨 23838 2.5 乳制品 吨 48007 1.3 白酒 千升 1813 150.1 啤酒 千升 49000 -0.3 纱 吨 11147 10.3 布 万米 2890.1 8.3 服装 万件 84.57 -25.9 人造板 万立方米 11.67 38.6 塑料制品 吨 3023.0 -18.1 水泥 万吨 114.28 13.3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570.09 1.9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87.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1%;产品销售率达97.8%,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6.34亿元,增加6.08亿元,其中利润5.94亿元,增加3.22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面6.5%,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亏损额0.91亿元,下降0.3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