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3 阜新市统计局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57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财产险收入1.71亿元,增长37.0%;寿险收入4.86亿元,增长19.7%。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1.20亿元,其中,财产险支付1.01亿元,人寿险支付0.19亿元。

十一、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学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取得各项科研成果56项,其中,国际先进2项、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的17项。在取得的科研成果中有56项得到推广应用,推广应用率达到100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5.1 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研究生招生665人,在校研究生1987人,毕业生457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1653人,在校生37400人,毕业生8675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850人,在校生18715人,毕业生5308人。普通高中招生10319人,在校生32934人,毕业生10759人。初中学校招生23971人,在校生73010人,毕业生21866人。普通小学招生17563人,在校生114086人,毕业生23993人。特殊教育招生35人,在校生298人,毕业生2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4535人。2007年我市共有10140人被专科以上学校录取,升学率达84.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平稳发展。截至2007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全年共演出377场,观众达   32万人次;文化馆、艺术馆、文化站97个;公共图书馆8个,总藏书量39.4万册,本年新购图书3843册,总流通量12.1万人次,外借图书8.7万册。电影放映单位2个,全年共放映电影131场,观众8.2万人次。广播电台1座,开办节目6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5.1%。城乡有线电视用户27.1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8.2%。全市对社会公开发行的刊物、报纸9种,发行量近9万份。

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优化,居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2007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09个,共有床位6742张,与上年持平;卫生技术人员10426人。其中,医院42个,床位5321张,卫生技术人员7189人;卫生院65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9个;妇幼保健机构9个,床位314张,卫生技术人员680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市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各项比赛共获奖牌33枚,其中,金牌16枚,银牌7枚,铜牌10枚。参加省级各项比赛中,共获奖牌106枚,其中,金牌42枚,银牌38枚,铜牌26枚。举办市级比赛4次,参加运动员2300人。2007年举办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25次,参加人员达10万余人。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为193.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16人。其中,市辖区人口78.04万人,非农业人口86.39万人。全年新出生人口1.59万人,死亡人口1.2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2‰,比上年低0.16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9.79%。

表3  2007年户籍人口数及构成

单位:万人

指标 年末数 比重(%)

全市总人口 193.07 100

其中:非农业人口 86.39 44.7

其中:市辖区人口 78.04 40.4

其中:男性 96.90 50.19

女性 96.17 49.81

其中:18岁以下 33.86 17.54

18-35岁 48.32 25.02

35-60岁 83.34 43.17

60岁以上 27.55 14.27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28元,突破4000元大关。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02元,比上年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人均消费性支出7081元,增长18.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28元,比上年增长44.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5.3%,增幅名列全省第一。人均消费性支出3185元,增长15.0%。

图6 2002-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单位职工工资总额31.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城镇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12149元,增长25.0%。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478元,增长25.7%。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7年实现实名制就业人数7.69万人,增长1.5%,其中:“零就业家庭”就业0.32万人。城乡劳务输出28.67万人次,其中城镇劳务输出2.34万人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万人,其中: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数 9.3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5.35万人,其中:参保退休人数12.6万人,灵活就业人数11.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00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228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80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0.97万人。全市共有16.7万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加强。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135张,收养各类人员1175人。城镇单位各种社会福利设施137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4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273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456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227.9万元。

社会生活秩序进一步稳定。2007年全市刑事案件数5362件,危害严重的杀人、放火、强奸案件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3.5%、59.6%、14.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市中心、阜蒙县城、新邱区“三位一体”发展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复。高德公铁立交桥竣工通车,外环路、五龙立交桥、市南排水主渠道、清河门长途客运站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启动实施细河治理二期、九营子河城市段治理和雨污分流工程。污水处理厂试运行,中水回用工程进度加快。新增供热面积14.63万平方米,年末供热面积达到1671.63万平方米。全年煤层气供气总量2282.7万立方米,年末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4822吨。城区绿地面积1990.55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6.55平方米,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3.46%。

截止2007年底,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住宅小区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全面启动,拆除棚户区面积108万平方米,涉及居民2.9万户,8万人。建设开工面积104.8万平方米,253栋楼。大部分主体全部竣工,居民陆续回迁。

十三、环境保护

主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保持良好。达标率为90.3%,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年共拆除燃煤小锅炉  110台、烟囱110根。共检测机动车8496台,尾气首检合格率达到64.7%。城市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年均值分别为0.073毫克/立方米、0.043 毫克/立方米、1.09毫克/立方米和 0.107毫克/立方米,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为306天,比上年增加28天,为全年总天数的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