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3 阜新市统计局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

建筑业生产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127户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金额41.8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实际施工房屋建筑面积为393.6万平方米,比上年提高55.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201.6万平方米,增长46.7%。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1039元/人,比上年提高了15783元/人。上缴税金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实现利润886.8万元,下降79.4%。

房地产开发业平稳发展。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2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7.4亿元,下降13.5%。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43.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9%;竣工面积63.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4.7%。商品房屋销售面积59.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7.5%。商品房销售额为9.7亿元,比上年下降39.2%,其中,期房销售额3.2亿元,所占比重32.9%。年末全市商品房屋空置面积72.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6.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1.5亿元,比上年增长38.8%。按城乡分,城镇完成投资87.2亿元,增长50.4%;农村完成投资14.3亿元,下降5.8%。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5亿元,比上年下降40.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9.9亿元,增长48.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7.1亿元,增长46.4%。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经济转型向纵深推进,转型振兴项目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全市计划投资超亿元的在建项目或单位33个,其中:阜新发电厂三期技术改造、阜新供电公司金山清河门热电厂送出工程、阜新矿务局清河门热电厂54万KW煤矸石热电厂、阜新矿务局热电厂城南热电厂扩建、阜新市公路管理处改建、阜新市公路管理处农村公路网、阜新市林业局2006年退耕还林、阜新市引白水源工程、阜新市鹰山水泥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项目、辽宁香香食品公司年产10万吨小米乳系列产品加工等10个项目或单位本年完成投资额超亿元,累计完成36.8亿元。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运输生产有所提高。全年阜新地区境内铁路货运量1351.5万吨,比上年增长18.3%;客运量181.5万人次,下降6.0%。公路货运量1088万吨,增长14.2%;客运量939万人次,增长15.5%。

邮电通讯事业迅猛发展,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12亿元,增长18.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63亿元,增长10.5%;电信业务总量11.5亿元,增长19.1%,完成函件118.8万件,比上年下降58.9%,特快专递14.3万件,下降14.36%。全市固定电话用户60.7万户,下降0.2%,其中,城市39.8万户,下降4.6%,乡村20.9万户,增长9.4%。全市住宅电话用户50.8万户,比上年增长4.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5.0万户,其中,本年新增移动电话22.9万户。年末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5.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1.4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65部/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5.7万户,比去年同期增加2.2万户。

七、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5.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2.0亿元,增长14.3%;县消费品零售额5.0亿元,增长16.8%;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1亿元,增长14.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6.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餐饮业零售额8.8亿元,增长16.7%。

市场价格略有上扬。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2%。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5.1%;烟酒及用品类与上年持平;衣着类下降4.0%;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2.4%;交通和通讯类下降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9%;居住类上涨1.1%。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2.44%。

八、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外贸出口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市进出口总额45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出口总额4038万美元,增长22.0%;进口总额508万美元,下降5.2%。

利用外资快速增长。据省外经贸部门统计,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8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9%。新签外资项目合同数23个,比去年下降34.3%,新签合同外资金额3334.9万美元,下降35.5%。

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35万人,增长28.5%;国内旅游收入6.7亿元,增长31.4%。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胞3055人,增长32.1%。全年旅游业总收入6.8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2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5%和33.2%。截止2006年末全市有星级宾馆13家,旅行社33家。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国税、地税总收入18.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9.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用于基本建设支出5.87亿元,增长180.7%;用于支援农业生产支出0.85亿元,增长10.5%;教育事业费支出4.64亿元,增长34.5%;社会保障补助支出8.4亿元,下降34.2%。行政管理费支出3.2亿元,增长26.5%。

金融存贷款规模扩大。200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4.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4.2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6.1亿元,增加1.0亿元;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75.0亿元,增加17.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6.4亿元,增加7.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2亿元。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67.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现金支出89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累计现金净投放23.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