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3 阜新市统计局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财产险收入1.17亿元,增长24.4%;寿险收入4.06亿元,增长18.0%。全年支付各类赔款总额0.91亿元,其中,财产险支付0.61亿元,人寿险支付0.30亿元。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学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取得各项科研成果68项,其中,国际先进2项、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的8项。在取得的科研成果中有68项得到推广应用,推广应用率达到   100%。获奖项目达56%。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8亿元,比上年增长28.6%。

教育改革力度继续加大。积极实施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化。截止到2006年末,高中在校学生3.4万人,初中在校学生7.2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2.1万人。参加高考人数10778人,共有8927名学生被大专以上学校录取,升学率达到82.8%。全省高考状元桂冠再次被我市学生摘取。

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事业平稳发展。截至2006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全年共演出482场,观众达   53万人次;文化馆、艺术馆97个;公共图书馆8个,总藏书量39.2万册,总流通量12.6万人次,外借图书9.4万册。电影放映单位3个,全年共放映电影670场,观众15万人次。广播电台1座,开办节目6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5.1%。城乡有线电视用户22.7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8.3%。全市对社会公开发行的刊物、报纸9种,发行量近9万份。

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优化,居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2006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209个,共有床位6742张,比去年下降1.6%;卫生技术人员7870人,比去年增长0.3%,其中,执业医生2575人,注册护士2836人。全市医院45个,床位5412张,卫生技术人员5574人。全市卫生院59个,床位714张,卫生技术人员857人。全市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3个,床位300张,卫生技术人员610人。全市妇幼保健机构9个,床位306张,卫生技术人员466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市运动员在参加省级以上各项比赛中共获奖牌40枚,其中,金牌19枚,银牌6枚,铜牌15枚。参加省级各项比赛中,共获奖牌134枚,其中,金牌46枚。举办市以上竞技比赛和体育活动1.3万次,参加运动员达50余万人次。

十一、人口、环保和人民生活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为192.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37人。其中,市辖区人口78.2万人,非农业人口86.5万人。全年新出生人口1.46万人,死亡人口1.1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8‰,比上年低0.37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9.78%。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农村人均纯收入下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98元,比上年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8%;人均消费性支出5999.5元,增长10.8%。农村人均纯收入2852元,比上年下降7.7%,人均消费性支出2770元,下降14.2%。

职工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城镇单位职工工资总额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城镇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9717元,增长16.0%。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704元,增长17.1%。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6年实现实名制就业人数7.58 万人,增长8 %,其中,“零就业家庭”就业 0.88万人。城乡劳务输出25.6万人次,其中城镇劳务输出1.87万人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万人,其中: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人数 9.07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6 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 4.1万人,其中:参保退休人数12.1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8500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0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0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9.3万人。全市共有17.3万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社会生活秩序进一步稳定。2006年全市刑事案件数4596件,比去年下降1.8%。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沈阳至彰武、铁岭至阜新、阜新至朝阳三条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彰武至通辽完成征地动迁核量;阜新至北京直通旅客列车开通;阿金公铁立交桥竣工通车;完成创业路、海新路等16条街巷路和城市道路维修改造。新增供热面积432万平方米,年末供热面积达到1656万平方米。全年煤层气供气总量1946万立方米,年末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4713吨。城区绿地面积2307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6.55平方米,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9.61%。截止2006年底,全市共拆除棚户区面积221万平方米,共改造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12片,新建棚改新区14个,建筑面积272万平方米,707栋新楼拔地而起,迁入居民5.1万户,人口13.2万人。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年全市工业污染治理施工项目42个,总投资9364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93.3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2.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饮用水质达标率86.4 %,环境噪声达标覆盖率86.1%,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2.49%。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为278天,为全年总天数的76.2%。

注:

1.此公报部分统计数据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公路运输基本情况为交通运输部门提供,不含出租车、人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