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2 锦州市统计局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建设硕果累累。精心组织了元旦、春节期间系列文艺演出和专业艺术展演活动。成功举办了纪念“锦州解放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群众性歌咏大会、2008'中国锦州·国际民间文化节、第五届中国·锦州“道光廿五”京剧(戏曲)票友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为丰富和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精品创作再获佳绩,舞蹈《回族姑娘》、木偶长绸舞《秋月》、舞蹈《我要飞翔》和《辽西木偶戏》等节目在国家、省多项比赛中取得佳绩。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我市有13处文物遗址被列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8个,西城派东北大鼓、满族民间刺绣、义县社火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全市现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个,全年共演出466场,艺术馆、文化馆8个,乡镇文化站81个。

全市拥有地市级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5座,广播节目共9套,其中市级4套,县级5套,广播综合覆盖率99.08%。电视节目共10套,其中市级3套,县级7套,电视综合覆盖率99.04%。城乡有线电视用户21.9万户。

卫生医疗事业继续进步。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70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1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5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129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891人,注册护士3677人。全市卫生机构实有床位9734张。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北京奥运会上锦州籍运动员取得了2金2银的好成绩。在2008年辽宁省常规比赛中,我市获得了33金、41银、47铜,超额完成目标。大力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组织了不同形式迎奥运活动近百场,开展了纪念锦州解放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在4个县(市)新建健身广场80个,较好地解决了农民健身场地缺乏的问题。

十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人居环境不断优化。2008年,全市新增自来水管道33公里,自来水供水管道长度达到675公里。新增煤气管道43公里,供气管道长度为768.3公里。新增热水管道31公里,热水管道长度为1435公里。新增道路长度18公里,道路总长度为469公里,新增道路面积35万平方米,道路面积达到839万平方米。新增桥梁3座,桥梁总数41座。全年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23.9万吨,日处理能力达1285吨。建成并交付使用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座,日处理能力35吨。

2008年,全市供水日综合生产能力达82.6万立方米,供水管道长度820公里,供水总量14570.3万立方米。全市人工煤气供气总量达7080.1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达8900吨。集中供热面积达2561.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2153.8万平方米。全市拥有运营公共汽车533辆,运营线路网长度210公里,运营出租车3905辆。

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08年末,全市园林绿地面积2473公顷,公园绿地面积799公顷,绿化覆盖面积394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

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加强。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4.02,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为347天,优良率为94.8%,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海洋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近岸海域功能区达标率为58.3%。全年工业污染源治理完成项目67个,总投资2.2亿元。工业用水重复率为95.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4%,工业废气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9.9%,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99.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率为99.9%。饮用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覆盖率为94.2%。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10.2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92.9万人,非农业人口123.4万人,占全市人口的39.8%。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86‰。人口死亡率为6.5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7‰,比上年下降0.13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6.99%。

城乡居民收支继续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62.5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工资性收入8452.1元,增长27.2%;经营性收入2770.7元,增长38.1%。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904.2元,增长11.6%。其中,食品支出4097.3元,增长2.6%。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4%。衣食住行支出7324.1元,增长11.4%。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115.8元,增长25.0%。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89.4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家庭经营收入4178.3元,增长20.8%;工资性收入1578.6元,增长21.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07.1元,增长12.7%。其中,食品支出1201.1元,增长5.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5%。

劳动保障工作继续进步。年末实现实名制就业总人数12.1万人,比上年增长4.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比上年降低0.95个百分点。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3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5.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5万人。

社会福利体系继续改善。全市城镇低保对象7.9万人,比2007年净增1150人,累计发放低保保障金1.3亿元。农村低保对象8.2万人,发放低保保障金4618万元。城镇社会福利机构27家,床位1904张,共收养1180人次。农村敬老院82所,床位4400张,收养3702人次。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106万元。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全市共接收捐款物448.6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5万户。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或初步核算数据。

2.公报中本市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加值绝对数和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