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全年我市参加省以上各类竞赛62项次,共获奖牌195.4枚。其中金牌76.8枚,银牌59枚,铜牌59.6枚。举办县以上运动会8次,举办县以上各种单项比赛128项次。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市体育锻炼场点达600个。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21.8万人,达标率为98.12%。 十二、人口和就业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总户数793763户,户籍人口2425208人,比上年增长0.05%。其中,市辖区户数272327户,人口751062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224832人,女性人口1200376人。按户口性质分,农业人口1414982人,非农业人口1010226人。按年龄分,18岁以下人口353881人,18—35岁人口633864人,35—60岁人口1083980人,60岁以上人口353483人。全年出生人口16882人,死亡人口15309人,出生率6.96‰,死亡率6.31‰,人口自然增长率0.65‰。计划生育率99.6 %。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2006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18.13万人,比上年增长3.9%。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66134人,比上年增长0.5%。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59250人,增长10.5%。安置大龄人员就业7234人,比上年增长41.1%。劳务输出1.78万人。扶持创业带头人363人,带动就业3191人。普惠制就业培训3.69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78万人,进城务工农民培训1.91万人。 “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全市599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家至少有一人就业。全市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人数达95217人,比上年增长58.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48%,比上年下降0.45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3115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6263元,增长13.2%。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859.7元,比上年增长14.2%,年人均消费性支出6087.8元,增长3%,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3.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增长11.3%,农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403元,增长6.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2.1%。 居民住房面积有所增加。据住户调查,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3.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4.8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1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3.54万人,比上年增长5.1%,其中,职工参保人数36.99万人,增长5.2%,离退休参保人数17.36万人,增长4.8%。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9.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全年支付养老金14.9亿元,比上年增长26.3%。为14.23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补发基本养老金1.55亿元。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42.53万人,比上年增长11.8%,医保覆盖面75.7%,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征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33176万元,支出21378万元。年末参加失业保险25.74万人,比上年增长0.25%,全年征缴失业保险费3663万元,支出失业保险金6894万元,领取失业保险金年平均人数为2.16万人。年内全市共有31329名国有困难企业职工享受住院医疗保险;有79841名“4050”人员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社保补贴待遇,全市累计发放社保补贴3570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城乡共有43243户,82978人享受低保待遇。其中城市区有26381户,55637人,农村有16862户,27341人享受低保。城市低保标准由176元提高到200元,农村年人均319元,全年共发放保障金8978.7万元,比上年增长30.6%。筹集扶贫帮困款物价值1274.1万元,比上年增长41.4%。发放各类救济补助款1960万元,救济各类人员9.8万人次。全市有各类福利院139个,共有床位9746张,比上年增长23.7%,收养各类福利人员6585人,比上年增长24.8%。全市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167个,比上年增加45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6059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605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947.6万元。 十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06年,全长63公里的鸭绿江大道全线通车。城市56条街巷路高标准大修改造任务全部完成。总投资1.3亿元的花园立交桥建成通车。沙河口斜拉桥和东齐路漫水桥桥体工程已经完成。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437公里,道路面积605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4.12%和6.28%。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数407辆,营运线路30条,比上年增加2条线路,营运线路总长度501公里,比上年增加26公里。煤气供气管道长度367公里,煤气供气总量3735万立方米。液化石油供气量6330万立方米。城市气化率达99.59%。城市自来水供水总量5903万立方米,自来水普及率99.92%。城市园林绿地面积1885公顷,比上年增长2.7%,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964公顷,比上年增长3.6%,绿化覆盖率36.78%。 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46天,达标率为94.8%,居全省第一位。全年工业企业污染治理16项,投资2025万元。新增治理废水设计处理能力13760吨/日、治理废气3万标立方米/时、治理固体废物237吨/日。工业废水排放、工业粉尘排放、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分别为85.1%、97%和98.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2.6%。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快报数,地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 2.人均生产总值是按公安局户籍人口计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