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2 抚顺市统计局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域外项目683个,资金到位1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倍;实际利用外资52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5%。全年出口总额实现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外贸自营企业出口3.7亿美元,增长25.4%,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6亿美元,增长46.7%。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向境外输出劳务人员4530人,比上年增长28.9%。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拥有星级宾馆22家,旅行社45家,AA级以上景区8处,其中4A级景区4处,省级以上森林公园6个。皇家极地海洋世界建成开馆、红河峡谷漂流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满族风情国际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使我市成为了东北地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对经济发展的拉到作用进一步增强。

八、财政金融和社会保险业

财税收入增长较快。全市各项税收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消增两税35.2亿元,增长1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7.5亿元,同口径增长23.4%,其中市本级实现13.9亿元;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9.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金融业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35.5亿元,比年初增加59.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85.7亿元,比年初增加34.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14.8亿元,比年初增加8.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04.2亿元,比年初增加5.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4.5亿元,比年初增加7亿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现金支出1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累计净投放货币40亿元,比上年下降5.2%。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19家保险机构共实现保费收入12.6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财产险2.9亿元,增长5.1%;人身险9.7亿元,增长6.2%。全年支付财产险赔款金额1.6亿元,寿险给付和退保金额2.7亿元。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各类科研机构共完成科技成果142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3项,国内先进水平的30项。获省奖励7项,获市奖励44项。完成专利申请量200件,其中发明专利70件。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5.1亿元,增长52.8%。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共有普通中学138所,在校学生10.9万人,专任教师7532人;技工学校7所,在校学生6048人,专任教师915人;小学343所,在校学生10.7万人,专任教师8115人。高考录取率稳步提高,2006年全市专科以上录取率为84.8%。教育布局得到有效调整。全年调整撤并中小学76所,改造薄弱学校43所,消灭农村D级危房校舍2.4万平方米,建成和在建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

文化事业奋发向上。全市拥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21个;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89万册;广播人口覆盖率98.7%,电视人口覆盖率98.4%;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展开,广场文化演出2100场。“满族秧歌”进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成功举办了全国满族秧歌邀请赛。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65个,其中医院67所,卫生院4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专科疫病防治院7个,疾病疫情控制中心(防疫站)10个。卫生医疗实有床位1.1万张,其中医院965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万人,其中医生4097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全面启动,参合人数达到57.5万,参合率达到77.5%。目前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2个,社区卫生服务面达到100%。

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我市运动员在参加省十运会比赛中,共获奖牌91枚,其中金牌25枚,金牌排名比上届提升4个位次。成功承办了辽宁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届自然水域漂流大赛、全国短道汽车拉力赛、乒乓球大赛等20余次。完成全民健身场所80处,各级各类体育活动450多项次。

十、人口与就业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200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23.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40.3万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48.3万人,农业人口75.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3万人,出生率5.83‰,死亡人口1.6万人,死亡率6.9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4‰。

就业结构发生新变化。全社会从业人员10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万人。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8.3万人,减少1万人,在单位从业人员中,在岗职工27.6万人,减少0.8万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32.5万人,增加1.9万人;乡村从业人员48.8万人,增加0.4万人。全年完成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4万人,实名制培训进城务工农民1.8万人,1419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至少一人就业,全市实现实名制就业1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1%。

十一、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生活继续改善。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在岗职工人均工资19742元,增长17.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05元,比上年增长16.2%。农民人均纯收入4160元,比上年增长11.1%。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带动了居民的消费。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853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77元。年末城市居民人均房屋使用面积15.76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6平方米;农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22.26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0.25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市家庭拥有电脑28台、空调5.5台、彩色电视机117.5台、冰箱85.5台、洗衣机83.5台、微波炉38.5台、影碟机56.5台、固定电话91.5部、移动电话100.5部。年末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1.1台、洗衣机56.8台、摩托车36辆、电冰箱22.9台、固定电话92.5部、移动电话68.2部。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年征缴各项社保基金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5.1%,新参保人员缴费率100%。17.4万的城市居民和2.5万的农村居民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实现了应保尽保。截止到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7.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57.0万人,失业参保人数为84.9万人,工伤保险人数达46.1万人。

十二、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加大。继续开展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实施了31个大气污染治理和20个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整治一吨以下的直燃原煤锅炉1311台。全年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94天,比上年增加12天。浑河全河段平均值水质达到五类标准,大伙房水库水质达到二类标准。

注:1.此公报统计数据均为年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