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丹东市统计局 2006年3月20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实施城市发展定位和总体发展思路,抓住机遇,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科教文卫体环保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26.3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2.47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133.33亿元,增长23.4%,第三产业增加值140.51亿元,增长13.8%。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1%、40.9%和43%。人均生产总值12197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2%。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5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0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农业产值32.73亿元,下降0.9%,林业产值5.84亿元,增长1.6%,牧业产值20.48亿元,增长16.1%,渔业产值27.47亿元,增长13.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51亿元,增长20.3%。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0.1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92万公顷(不含薯类),比上年增长5.9%,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23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3.8%。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由上年的75.4:24.6调整为79:21。 种植业由于受气候低温、寡照、多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主要产品产量出现减产。畜牧业和渔业生产发展较快。禽畜产品、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到2005年末,全市荒山造林面积6166公顷,封山育林面积36.23万公顷。全年零星植树526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65.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24.1万千瓦,比上年增加23.3%,农用拖拉机16307台,比上年增加24.7%,农用载重汽车2490辆,比上年减少10.6%,化肥施用量(实物量)20.17万吨,比上年增长1.5%,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6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5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10.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1.5%提高到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实现增加值68.7亿元,增长31.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36.89亿元,比上年增长3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12.43亿元,增长22.8%,集体企业完成总产值13.01亿元,增长57.3%,股份合作企业完成总产值4.78亿元,增长22.7%,股份制企业完成总产值132.64亿元,增长29.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52.69亿元,增长23.7%,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完成总产值21.34亿元,增长70.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总产值70.49亿元,增长35.6%,重工业完成总产值166.4亿元,增长30.5%。工业品产销衔接平稳。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3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1.3%,产销率98%,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 汽车、染料、成品钢材、金属切削机床、服装、机制纸及纸板、家具、汽油等适应市场需求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下降。亏损户数由上年的141户减少到48户,企业亏损面由上年的23%降至为7.8%;实现利税大幅增长。全年实现利税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实现利润8.3亿元,比上年增长5.9%。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2.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9%。全年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6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9%,房屋竣工面积16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12亿元,比上年增长35.2%。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86亿元,增长42.8%,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6亿元,增长11.2%。在投资总额中,建设项目投资74.61亿元,增长44.2%。其中用于第一产业投资1.48亿元,增长4.6倍,第二产业投资46.43亿元,增长70.7%,第三产业投资26.7亿元,增长10%。房地产投资24.11亿元,增长40.2%。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024个,比上年增加61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733个,比上年增加442个。竣工投产项目696个,比上年增加561个。本年新增固定资产64.83亿元,比上年增长79.7%。 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保持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73.4亿元,增长1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7.62亿元,增长13.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3.71亿元,比上年下降0.5%,集体经济零售额3.56亿元,下降18.5%,私营经济零售额18.05亿元,增长17%,其它经济零售额95.7亿元,增长17.2%,其中,个体经济零售额77.83亿元,增长10.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9.84亿元,增长15.7%,餐饮业零售额20.63亿元,增长9.6%。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0%。分类别看,在调查的8大类商品中,食品、烟酒及用品、交通和通讯、居住4大类价格为涨势,分别比上年上涨0.2%、0.9%、0.3%和4.5%。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4大类价格为降势。分别比上年下降2.4%、0.1%、1.3%和2.4%。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2.2%,肉禽及制品价格与上年持平,蛋类价格上涨0.2%,水产品价格上涨2.0%,鲜果价格上涨3.0%,鲜菜价格下降0.3%。 六、对外贸易 外贸出口保持良性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9.4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出口总额15.11亿美元,增长15.1%。进口总额4.33亿美元,下降37.4%。对朝贸易进出口总额6.33亿美元,增长101.5%。其中,出口总额4.34亿美元,增长81.4%,进口总额1.99亿美元,增长165.5%。在外贸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5.65万美元,增长10.2%,加工贸易出口3.53亿美元,下降13.9%,机电产品出口3.52亿美元,下降11.1%。 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利用外资新办三资企业139家,合同外资金额425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9.3%,实际利用外资总额6432万美元(新口径),比上年增长12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