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农村卫生改革不断深化,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005年在东港市正式启动。公共卫生设施体系建设、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及社区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261个,其中,医院39个,卫生院83个,妇幼保健院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7个。拥有病床床位11159张,比上年增长3%。其中,医院床位7498张,下降1.4%,卫生院床位2516张,增长14%。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9342人,比上年下降2.5%。其中,执业医师3282人,与上年持平,执业助理医师650人,下降2.7%,注册护士3483人,下降5.7%。城市两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1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城区人口达85.7%。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我市参加省以上各类比赛19项次,共获奖牌114枚。其中金牌25枚,银牌38枚,铜牌51枚。举办县以上运动会6次,举办县以上各种单项比赛11项次。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7%。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市蓬勃开展。 十二、人口和就业 户籍人口增加。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423913人,比上年增加14216人。其中,市辖区人口751914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225507人,女性人口1198406人。按户口性质分,农业人口1416159人,非农业人口1007754人。按年龄分,18岁以下人口410694人,18—35岁人口608043人,35—60岁人口1065169人,60岁以上人口340007人。全年出生人口17383人,死亡人口15302人,出生率7.19‰,死亡率6.33‰,人口自然增长率0.86‰,计划生育率99.82%。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市各地区和相关部门积极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通过开展普惠制培训、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组织劳务输出等措施大力开展劳动就业工作。全年实现就业再就业65791人。其中安置大龄就业困难对象3600人。劳务输出17657人。扶持创业带头人264人,带动就业3381人。小额担保贷款3728万元。全市共有2.0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和2.35万名进城务工农民接受了就业技能培训。城镇登记失业率由上年的9.2%下降至5.9%。各项就业指标均超额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1670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14371元,增长17.4%。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880.6元,比上年增长13.9%,年人均消费性支出5909.9元,增长13.6%,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2.6%。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77.6元,增长9.5%,农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94.3元,增长18.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6.66%。 居民居住条件改善。据住户调查,年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3.3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4.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2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1.7万人,比上年增长5.8%,其中,职工参保人数35.15万人,增长5.3%,离退休参保人数16.56万人,增长6.8%。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全部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均已采取社会化发放,全年支付养老金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38.04万人,比上年增长9.7%,医保覆盖面68%,征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22246万元,支出16408万元。年末参加失业保险25.68万人,比上年下降2.3%,全年征缴失业保险费3402万元,支出失业保险金24424万元,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48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迅速发展。全市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57592人,发放保障金67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8%和19.6%。筹集扶贫帮困款物价值901万元,比上年增长82%。发放各类救济补助款4498万元,比上年增长40.6%,救济各类人员16.3万人次,增长8.7%。全市各类福利院共有床位7874张,收养各类福利人员527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1.2%。全市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122个,比上年增加37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3256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325万元,均比上年增长2.1倍。直接接受社会捐赠578.5万元。 十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05年,对42条城市道路进行了高标准大修改造。拆迁了16片棚户区,其中12片已进行主体建设。城市绿化美化成效显著,被评为全省第二个省级园林城市。2005年末,城市道路总长度419.2公里,道路面积566.6万平方米。市内公共汽车411辆,营运线路28条,比上年增加1条线路,营运长度475.1公里,比上年增加9.7公里。煤气管道长度341.2公里,煤气用户20.6万户,气化率80.6%。城市自来水普及率82%。园林绿地面积1833.8公顷,比上年增长1.4%,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893.2公顷,比上年增长1.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8%。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全年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16个,治理总投资3225万元,比上年增长46.6%。拆除烟囱100座。工业粉尘、COD排放量分别为0.85万吨和4.7万吨,比上年分别下降3.4%和2.1%,废水、废气排放量分别为9111万吨和320亿标立方米,保持上年水平,工业烟尘排放量1.99万吨,比上年增长55.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3%,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8.5%,分别比上年提高2.1、11和1.7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60.4%,比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空气污染指数79%,环境空气质量为Ⅱ级标准。 注: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快报数,地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