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交通、邮电及旅游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0038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8.6%。完成货运量3553.4万吨,增长9.5%。完成旅客周转量157292.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6%。完成客运量3020.6万人,比上年增长8.1%。港口货物吞吐量1534.7万吨,比上年增长42.9%。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253公里,比上年增长2%。其中,高速公路176公里,高级次高级公路2957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93.4%和12.9%。 2005年,邮电营业收入117335万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邮政营业收入9670万元,增长3.5%,电信营业收入106775万元,增长8.9%。在邮政业务中,完成特快专递32.3万件,增长13.3%。函件556.5万件,增长36.6%。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17.34万门,比上年增长3.9%。其中本年新增45960门。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7.13万户,比上年增长7.5%。其中城市60.21万户,增长17.8%,农村26.92万户,增长0.71%。住宅电话57.05万部,增长2.7%。移动电话用户63.64万户,比上年增长13%。互联网用户14.69万户,比上年下降23.1%。 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7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9%。其中,赴朝人数1.8万人次,增长8.6%。接待入境旅游者10.3万人次,增长27.2%。全年旅游总收入52.7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49.8亿元,增长31.4%,旅游外汇收入3502万美元,增长27.2%。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已开发的景区景点24处,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7处,国家AAAA级景区5处,全国工农业示范点2个。有星级宾馆(饭店)33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24家。旅行社5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7家。 八、财政、税收 财政税收保持良好态势。全年国、地税共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3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中央级收入17.44亿元,增长6.6%,省级收入4.56亿元,增长17.6%,地方级收入14.29亿元,增长18.96%。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39.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82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市本级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各项税收11.97亿元,增长20.9%,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2.01亿元,增长6.7%,营业税3.95亿元,增长24.5%,企业所得税0.73亿元,增长28.3%,个人所得税0.74亿元,增长16.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8.86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0.72亿元,增长37.3%,农业方面支出1.66亿元,增长21.5%,教育方面支出7.17亿元,增长12.3%。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14.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九、金融、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57.25亿元,比年初增加49.79亿元,增长12.2%。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9.83亿元,比年初增加50.74亿元,增长1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30.36亿元,比年初增加36.71亿元,增长12.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0.94亿元,比年初增加22.93亿元,增长9.7%。。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6.96亿元,比年初增加22.12亿元,增长9.5%。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8%,现金支出146.9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全年货币净投放6.73亿元。 保险业务较快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3165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591万元,增长30.5%,人身险保费收入73574万元,增长6.6%。全年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23226万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财产险赔付11360万元,增长14%,人身险给付金额11866万元,增长33%。保险金额683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财产险433亿元,增长34.2%,人身险250亿元,增长3.6倍。");document.write("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标准化幼儿园已达53%,在园儿童41469人,比上年增长11.5%,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72%。"普九"质量显著提高,普通高中发展步伐加快。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初中入学率99.99%,全市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控辍在2.48%,低于省定3.13%指标0.65个百分点。小学在校生153876人,比上年下降3.2%。普通初中在校生86336人,比上年下降7.1%。普通高中招生16493人,占初中毕业生人数的50.8%,比上年增长1.9%,在校生46526人,毕业生11566人,比上年分别增长11.5%和21.9%。2005年,全市参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12340人,被专科以上院校录取10746人,高考录取率为87.1%。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全面发展。普通中专招生3385人,比上年下降16.1%,在校生10618人,毕业生2387人,比上年分别增长5.8%和7.2%。职业高中招生4653人,在校生13351人,比上年分别增长12%和26.4%,毕业生2830人,比上年下降9.7%。全市普通高校招生6563人,在校生19772人,毕业生618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9.5%、7.1%和10.8%。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专利申请444项,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9项。组织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5项。其中"863"项目2项、火炬计划5项、新产品3项、成果推广2项、星火计划2项。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33项。组织实施市科技计划项目123项。2005年全市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36家,市级41家,本年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2家。其中国家、省、市级分别为2家、10家和20家。到年末全市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产品330项,本年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产品60项。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5.13亿元,比上年增长26.8%。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市有文艺表演团体5个,全年演出181场。文化馆6个,文化站72个,全年举办各种展览224次,组织各项群众文化活动809次。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118万册,接待读者74万人次。全市拥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4座,广播电台自办节目5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8.41%,比上年增长1.52%。全市有电视转播发射台22座,电视台自办节目6套,全市有线电视用户26.46万户,比上年增长3.3%,电视人口覆盖率98.37%,比上年增长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