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1-02 本溪市统计局

十二、教育

全市有普通高校1所、成人高校1所、调整后的中等职业学校2所、中等技术学校5所、职业高中5所、普通中学86所(其中,城市44所、县镇11所、农村31所)。其中,完全中学10所、高级中学13所、初级中学4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8所。普通小学146所(其中,城市44所、县镇9所、农村93所)、特殊学校2所、幼儿园268所。全市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的校舍建筑面积共118.7万平方米。教职工总数1.6万人,专任教师1.3万人。全市普通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的毕业生数59006人,其中,小学17779人、初中19113人、高中9707人、幼儿园12374人、特殊教育学校33人;招生数55892人,其中,小学11124人、初中17726人、高中8997人、幼儿园18010人,特殊教育学校35人;在校生数193449人,其中,小学82035人、初中52225人、高中28431人、幼儿园30521人、特殊教育学校237人。

十三、科学技术

年末科学研究开发机构10个。全年科技经费支出达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年共有47个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获省科技成果转化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实现高新产品增加值30.8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全市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7%,比上年增加0.9个百分点。

十四、文化、卫生、体育

全年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排演新剧(节)目13台,演出收入135.4万元。成功承办了第六届枫叶节开幕式《魅力本溪》和闭幕式《印象本溪》大型专场文艺晚会。《红透的山城》进入央视专栏,开创了我市专业艺术团体演出的节目首次进入央视专栏的历史。

文物保护在原有1处文物保护单位基础上,又成功申报了3处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申报省级文物保护16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务院和省政府分别公布的首批名录中,我市入选国家级1项、省级4项。全市有13人入选省级民间艺术家、优秀民间艺人。全年文化广场演出44场,参与活动的人员数千人次,受益观众达10万人。围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慰问农民工举办了露天电影宣传周,放映电影18场。为农村义放放映电影2800余场次。文化小分队赴农村社区演出35场次,受益群众达4万余人次。为农村赠科技资料40多种,共计14500份,赠送图书1000余册。到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全年演出279场,观众50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10个,放映场次近千场,观众15万人次。公共图书馆7个、群众艺术馆、县文化馆及文化站60个、博物馆及文物保护机构8个,收藏文物近万件,珍贵文物五千件,国家一级文物10件。公共图书总藏书量90万册,总流通人次30万人次,书刊外借册数47.4万册。书库3.12千平方米、阅览室5.46千平方米,阅览室座席数1000个。档案馆9个。

全市有市、县级广播电台3座,中波广播发射台1座(13千瓦),调频转播台3座(2.55千瓦),广播电台开办节目5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9.38%。全市有市级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4座(5.15千瓦),市、县电视台开办节目6套,有线电视用户25.38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8.44%。

2006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13个。其中,医院36个、卫生院45个、门诊部5个、采供血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8个、疗养院3个、卫生监督所2个、其它卫生机构3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9538人,其中,执业医师3074人、执业助理医师418人、注册护士3825人、药剂人员793人、检验人员473人、其它卫生技术人员955人。全市编制床位10576张,实有床位10055张,标准床位4751张,床位利用率68.5%。全年开设家庭病床2867张,家庭卫生服务30.6万人次数。全市医疗机构诊疗301.2万人次,入院人数15.8万人,治愈率66.2%。

在辽宁省第十届运动会上,我市体育代表团参加了19个大项、372个小项的比赛,获奖牌151枚,总分1817.5分,其中,金牌59.9枚。会上全市有10家单位、10名个人获得表彰,1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

全市共举办中小学体育竞赛14项次,运动员全部办理资格审查和注册手续。同时还举办了省十运会少年乙组足球、协会组棋类比赛和省“山城水泥杯”国际象棋(个人)锦标赛。审批二级裁判员28人,审核二级运动员217人。

全年举办大型群众体育活动45次,参与人数达23万人次。共向二县四区安装了11副台球桌,150副篮球架,370副乒乓球台,61套健身路径,其中,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全市140多个行政村安装了篮球架,占全市行政村50%以上。全年体育彩票销售总额3000余万元。

十五、人口与就业

2006年末,全市总户数549665户,比上年增加4930户,总人口1561759人,比上年减少1850人,户平均人口2.84人。在总人口中男性787291人,占总人口数的50.41%;女性774468人,占总人口数的49.59%。全市非农业人口为1046931人,比上年减少173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7.04%;全市共登记出生人口数8520人,比上年减少730人,出生率为5.45‰;死亡8519,比上年减少230人,死亡率为5.45‰;自然增长率为0‰。省内迁入人口5939人,省外迁入人口2893人;迁往省内人口6699人,迁往省外人口3800人。

年末纳入统计制度的单位职工人数为36.3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0万人,下降2.7%。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22.7万人,比上年减少1.0万人,下降4.2%;集体经济单位职工8.6万人,比上年减少0.2万人,下降2.3%;其它所有制经济单位职工4.9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增长2.1%。

2006年全市城镇从业人员24.3万人,比上年增长0.4%。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8.7万人,其中,稳定就业5.3万人。全市新开发公益性岗位1.5万个。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实有下岗失业人员5.07万人,比上年下降31.4%;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登记失业率为5.4%。

十六、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纳入统计制度的单位职工工资总额5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6亿元,增长15.1%。其中,国有单位发放货币工资额为4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亿元,增长11.7%;集体单位工资额3.1亿元,比上年增加0.7亿元,增长29.2%;其它经济单位发放货币工资额为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亿元,增长46.4%。职工年人均工资13738元,比上年增加2150元,增长18.6%。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18783元,比上年增加2651元,增长16.4%;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3520元,比上年增加852元,增长31.9%;其他单位职工平均工资8372元,比上年增加2525元,增长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