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1-02 鞍山市统计局

鞍山市统计局

2005年2月21日

2004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及市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紧密围绕鞍山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这一主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重大专项推进工作,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态势大大超出年初预想,为近十几年来的最好水平,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

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迈上历史新台阶,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据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是1993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5.6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9.9亿元,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4:55.5:39.1调整到5:59.2:35.8。全市人均GDP由上年的22909元提高到29065元,为全省最高。

财税收入超常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7.5亿元,增长34.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0.2亿元,增长39.6%;实现财政支出68.7亿元,增长31.8%;实现税收收入98.2亿元,比上年增加29.6亿元,增长43.1%。财税收入增幅均大大超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表明我市国民经济已经走上了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二、农业

农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农业产值增长11.8%,牧业增长18.1%,渔业增长16.4%。

粮食播种面积明显增加,粮食总产量增长一成以上。随着中央1号文件等关于“三农”问题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落实,以及市场价格的导向作用,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在连续多年下滑的情况下有了明显增长。2004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3万公顷,增长8%。粮食总产量达到120万吨,比上年增产11.5万吨,增长10.6%,是继1983年和1993年后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

畜牧业生产形势良好。去年由于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有效地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全年生猪饲养量290.1万头,比上年增长3.8%;牛饲养量58.2万头,增长0.2%;羊饲养量70.7万只,增长16.1%;家禽饲养量1.2亿只,增长6.4%。全年肉类产量38万吨、禽蛋产量30万吨,分别增长11.3%和9.2%。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2004年,全市新增了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累计有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其中,海城市富有植物油厂今年晋升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了鞍山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零的突破。2004年,全市又新增3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三、工业

2004年,我市工业经济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质量高的良好运行态势,主要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20.9亿元,比上年增长44.8%。

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18.1%,比上年提高88.6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839.3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实现利润105.9亿元,税金48.7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9倍和21.3%。

“一个基地、三大产业”支柱作用突出。2004年,作为“一个基地、三大产业”的钢铁、矿产品加工、轻纺和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2.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769.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1.2%和37.2%;实现利润104亿元,税金45.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3倍和22.3%。

非公有制工业稳步增长。2004年,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完成增加值65.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12.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6.4%和17.5%;实现利润11.7亿元,税金7.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6%和29.4%。

鞍钢生产经营实现历史性突破。2004年,鞍钢工业增加值和销售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47.1%和49.3%;利润和税金比上年分别增长4.8倍和20.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93%,比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实现了铁、钢双超1100万吨,钢材超1000万吨的历史性突破,进入世界钢铁企业八强行列。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势强劲。2004年,在统计的128种重点工业产品中,有91种保持增长,增长面为71.1%,为多年少见。其中生铁增长16.1%,钢增长16.3%,钢材增长12.8%,发电量增长29.6%,耐火材料制品增长11.5%,工业锅炉增长20.6%,化学纤维增长88.3%,棉布增长33%。

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可喜变化。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耗电0.25千瓦小时,比上年减少0.1千瓦小时,下降了28.6%。总资产贡献率比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5.1万元/人;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10.1个百分点。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46.7亿元,销售收入142.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2%和31.9%。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全年各种运输方式预计完成客运量6432万人,比上年增长13.2%;完成货运量8535万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5892.7万人,比上年增长12.5%,完成货运量7197.1万吨,比上年增长16.2%;铁路运输完成客运量539.3万人,货运量1337.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0.9%和14.7%。

邮电通信需求旺盛。2004年,预计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4.5亿元,邮政业务总量1.5亿元。在邮政业务中,完成函件1112万件,比上年增长14.9%;特快专递57.3万件,增长35.1%;邮政储蓄平均余额34.4亿元,增长20%。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35.8万门,比上年增长2.7%。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135.8万户,比上年增加18.2万户。移动通信全年新增用户14.7万户,累计用户达96.7万户。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增速比上年加快了6个百分点。其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投资92.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公有制经济完成投资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8.5%。

重点行业投资快速增长,特别是“一个基地三大产业”投资增势强劲。2004年,“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完成投资80.8亿元,比上年增长47.8%,占城镇投资比重为53.6%。其中,投资额最多的是钢铁行业,完成投资63.7亿元,增长38.3%,占城镇投资比重为42.2%;增长最快的是矿产品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完成投资8.2亿元和4.9亿元,增长2倍和1.1倍;轻纺工业完成投资4亿元,增长14.2%。其它行业依次为:房地产业完成投资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采矿业完成投资9.8亿元,增长3.4倍;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6.4亿元,增长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