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
抗击非典:“非典”期间,构建了由54个医疗卫生机构组成的非典疫情监测网络,在全市设置了8部非典防治中英文24小时咨询热线电话,在90个医疗单位开通了大连市发热门诊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坚持每日疫情“零报告”制度。截至年末,各区(市)县已完成医疗机构SARS疫情网络直报的培训工作,已有77个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35个乡镇卫生院能够进行SARS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十四、体 育 群众体育:年内共举办各级各类群众健身活动2600余次,参加活动人员达50余万人次。全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514人。截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各类体育俱乐部指导站等组织2936个,比上年增加236个。其中,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11个,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91万人。 竞技体育:本市体育代表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中,参加了19个项目的比赛,获金牌16枚、银牌21枚、铜牌18枚,金牌总数列参赛城市第六名,奖牌总数列参赛城市第五名。在6个区(市)建立了大连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在训运动员1130人,教练员63人。 承办赛事:年内共举办、承办市级以上比赛33项291次比赛。其中,成功承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大连赛区比赛,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76个城市的运动队,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最佳赛区;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大连国际马拉松“全日空杯”比赛,总计2314名运动员参加了5个项目11个组别的比赛。 十五、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空气污染指数(API)Ⅰ级(优)天数77天、Ⅱ级(良)天数272天。近岸海域水质污染得到控制,市区南部沿海、大窑湾、小窑湾水质各项监测指标年均值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地表水水质基本保持稳定。城市交通噪声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建设项目管理: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4179个,环保验收项目3317个,对选址不合理或不符合产业政策的367个建设项目予以否定。 环境污染防治:对499个污染项目下达了治理计划,完成污染治理任务的有371家。完成7家企业的环保审计工作和9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的考核验收工作。加大对禁磷、白色污染和煤品市场的监督检查,加强电磁辐射及放射性以及进口废物的管理工作。启动了全市水产品加工业污染治理工作。对全市医疗单位污水治理工作进行了检查,对28家无废水消毒处理装置的医院下达了限期治理。规范了危险废物经营市场,对300余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 “非典”期间,先后对全市213家重点医疗单位进行了全面监督管理,医疗废物处置率达100%,集中处置率达70%;医疗废水处理达标率由最初的72.8%升至97%,处理装置正常运行率由88.4%升至90%。 烟尘、机动车尾气监管:全市共拆除锅炉房157座、锅炉223台、烟囱316根。完成并网供热面积210万平米。共减少燃煤2.3万吨,削减大气烟尘282.7吨、二氧化硫263.8吨、氮氧化物220.5吨。路检车辆8万余台,处罚超标车辆8346台,路检合格率达90%。 环境信访:全市共受理环境信访9802件,已结案9500件,结案率达到97%,群众满意率98%。 生态保护:旅顺口区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工作,通过国家环保总局验收。长海县獐子岛镇等5个乡镇通过了创建“大连市生态示范乡镇”验收。截至年末,全市已建成11个“生态示范乡镇”。 城市园林绿化:新增绿地110万平方米,植树130万株,城市 绿化覆盖率达到4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8平方米。新建广场9个,游园绿地35处。 十六、人口 就业 人口: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为560.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97.48万人,比重为53.1%。全市人口出生率为5.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4‰,出现负增长。 计划生育:全市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全省先进水平。育龄妇女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9.88%,综合节育率为87.79%,晚婚率为82.29%,总和生育率为0.74。建立了123万名育龄妇女的600余万条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形成了包括大连人口网、计划生育系统电子政务网、育龄妇女信息网三网联一的计划生育信息化平台。建立计划生育协会组织3719个,会员小组31287个,会员联系户543896个。圆满承办了第二届中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共设展位610个,达成产品及项目投资成交(意向)额近5亿元。 从业人员:全市城镇集体以上单位年末从业人员87.2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增长3.1%,其中在岗职工81.8万人,增长3.3%。离岗职工7万人,比上年减少2.8万人。乡村年末实有劳动力12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74.5万人。 城镇再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4.1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2万人,大龄人员就业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全市有1.2万名大龄失业人员在政府出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就业,并享受了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有12.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其中0.4万人办理了减免税,52.3万人次办理了减免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市就业培训各类人员17万人,其中再就业培训6.4万人;劳动技能考核鉴定7.7万人。 十七、人民生活 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城市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101元,增长11%,提高0.5个百分点;年人均消费性支出7760元,增长9%。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513元,比上年增长9%,提高2.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43元,增长10.8%。 房改资金:据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统计,全市年内归集房改资金2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7.15%,其中住房公积金20.41亿元。运用房改资金34.36亿元,其中发放个人住房政策性贷款16980户、16.62亿元,分别占全市个人住房消费贷款 (含银行商业性贷款)总量的34.8%和22.1%;市本级当年发放14136户、14.32亿元。截至年末,全市累计归集房改资金突破200亿元,达202.54亿元,其中住房公积金91.68亿元;房改资金累计归集余额突破100亿元,达103.76亿元。累计运用房改资金192.1亿元,其中向68130户发放个人住房政策性贷款52.73亿元。 社会保险:全市养老保险参保达到112.4万人,其中企业参保106万人,比上年增加4万人。养老保险费征缴收入34亿元,增长9.7%。清理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9400万元。39万名离退休人员全部按时足额领取了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参保89.9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3.6亿元,失业保险费收缴率保持在97%以上。医疗保险参保15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9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