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1-02 大连市统计局

科技推广应用:全年引进新品种740个,推广重大农业新技术70多项。共投资4亿多元,建成农业精品工程80项,在黄海大道和东西大通道两侧,形成新的粮、菜、果、林、牧、渔产业化生产基地。

生产条件: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39.3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完成机耕面积18.4万公顷、机播面积10.1万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12.7万吨,增长2.4%;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0.94万吨,增长18.1%。

农田水利建设:英那河水库扩建工程全面启动,完成工程总量的41.3%。新建方塘213座,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8万公顷,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万公顷,除险加固水库15座。拦蓄地表水能力明显增强。

五、工 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268亿元,增长13.9%。

工业生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10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390.8亿元,增长18.4%。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2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重工业完成产值840.8亿元,增长9%。

产销衔接: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1%,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97.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重工业97%,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销率为97.9%,集体企业产销率为97.1%,股份合作企业产销率为96.4%,股份制企业产销率为95.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销率为96.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产销率为95.6%。

产品产量:冶金产品中的合金钢产量增长12%;成品钢材产量增长8%,其中优质钢材增长17.3%。化工产品中的表面活性剂增长3倍,盐酸增长48.2%,子午线轮胎外胎增长17.6%,合成洗涤剂增长13.8%。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其中铁路货车、制冷空调设备成倍增长;电工仪器仪表增长79.6%;打印机增长59.3%;金属切削机床增长42.9%;冶炼设备增长40.9%;冷藏加工设备增长25.5%;起重设备增长24.8%;内燃机增长23.1%。市场适销耐用消费品及与人民生活相关的轻纺产品较快增长。激光盘片、激光视盘机分别增长2.3倍和1.3倍;彩色电视机增长18%;西服及西服套装增长28.2%;碳酸饮料增长46.6%;啤酒增长11.5%;食用植物油增长13.8%。

产品开发: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20.4亿元,比上年增长47.6%。新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完成14项国家级重 点技术创新、重大装备国产化和我市引进消化吸收等重点项目;完成新产品开发1460项,在第4届辽宁省优秀新产品奖评选中,本市获一、二、三等奖的工业新产品共有52项。节能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全年重点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1.5吨标准煤,比上年降低12.3%。

企业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55.9亿元,比上年增长3.1%;盈亏相抵实现利润37.6亿元;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9.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49.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61.5%;实现利税 49.3亿元,增长6.1%,其中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

六、建 筑 业

全社会建筑业预计完成增加值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单位工程施工个数7977个,其中招投标承包工程4042个,占50.7%;单位工程竣工个数5815个,其中:优良工程2090个,占35.9%;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73369元/人,增长21.6%。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显效。

七、交通运输 邮电通信 仓储业

交通运输业:全年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周转量771.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4%。其中,铁路128.8亿吨公里,增长1.2%;公路34.8亿吨公里,增长0.9%;水运601.2亿吨公里,增长6.7%;航空0.4亿吨公里,增长42.6%;管道6.1亿吨公里,下降6.1%。完成旅客周转量87.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2%。其中,铁路36.8亿人公里,增长12.9%;公路27.4亿人公里,增长2.6%;水运8亿人公里,下降22.5%;航空15.5亿人公里,增长45.1%。

大连地区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1.05亿吨,比上年增长8.5%;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121.7万标箱,增长20.4%。沿海港口旅客吞吐量7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0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4%;完成货邮吞吐量8万吨,增长4.9%;新增4条国内航线、1条国际航线。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7.9亿元(2000年不变价格),比上年增长29.1%。完成特快专递130.7万件,增长20.7%;邮送包件78.2万件,增长11.1%;邮政储蓄年末余额49.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2.8%。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25.9万门,比上年末增长17.6%;城乡固定电话用户153.4万户,增加28.4万户,其中,住宅电话124.5万户,增加21.9万户,平均每百户居民拥有固定电话66.8部,比上年增加11.1部。全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3.8万户,增长46.6%;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达45.6万户,增长1.8倍;数据通信总用户46万户,增长1.8倍。

仓储业:截至年末,大连口岸仓储业拥有各类经营性仓库261个,占地面积1074.5万平方米,储存能力801.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7%和13%。其中,国家主要的粮食储备基地——南关岭国家粮食储备库和我国粮食进出口、国内粮食中转的重要枢纽港——北良港现代化储粮设施的储存能力合计达200万吨。

八、国内贸易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2亿元,比上年增长9.3%。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35.6亿元,比上年下降4.8%;股份制经济消费品零售额43亿元,比上年增长33%;外商及港澳台经济消费品零售额29.1亿元,增长7.4%。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93.3亿元(不含会展与市场批发交易额),增长9.7%;餐饮业零售额73.9亿元,增长15.6%。

城乡居民住、行、通讯以及精神文化等商品消费需求增加。全年实现个人住房销售额91.3亿元,增长61.1%;汽车类商品零售额6.4亿元;通讯器材类增长1.8倍;金银珠宝类增长19%;化妆品类增长30%;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99%;书报杂志类增长24%。黄金周假日经济效益明显,春节、“五一”和“十一”月均零售额比全年月均零售额高8亿元。

商品交易市场:年末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到748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不含大连商品交易所)462.3亿元。成交额超过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53个,成交额253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54.8%,其中成交额超过5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3个。大商配送中心、双兴菜果物流中心、保税货物物流分拨中心和进口汽车集散中心(保税区国际车城)等4大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已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