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商业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实现商品购进总额29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商品销售总额3183.1亿元,增长18.7%,其中批发销售2414.3亿元,增长20.5%。 市场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0.7。其中,非食品价格指数100.2,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3.0,消费品价格指数99.9。分类别看,食品类指数101.6,烟酒及用品类指数102.7,衣着类指数92.8,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10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指数100.1,交通和通讯类指数98.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103.2,居住类指数103.8。 生产资料产品价格涨幅回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109.57,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指数101.97,涨幅分别比上年回落了6.43和0.83个百分点。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107.6,涨幅比上年下降8.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商品房价格指数106.7,比上年上涨了0.7个百分点。全年房屋租赁价格指数101.5,其中住宅租赁价格指数102.2。 对外经济贸易及国际旅游 新签利用外资项目合同901项,外资额61.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1.23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06%,超千万美元的项目35个。 进出口总额45.9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进口总额22.19亿美元,下降8.3%;出口总额23.71亿美元,增长29.7%。在出口产品中,实现机电产品出口13.97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37.3%,占出口总额的56.3%,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09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4.7%,占出口总额的20.9%,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完成出口商品供货值164.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9.6%。产品出口到148个国家和地区。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健康发展。新签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同金额10381万美元,增长180%;实现营业额8859万美元,增长12.3%;外派人员1.43万人次,增长11.8%。 同世界上11个国家的12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市领导会见了来沈访问的7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924批、9750人次。 成功举办2005年韩国周,接待韩国客商1.56万人,举行展示交流、友好交流和合作交流活动57项。经贸活动共签约241项,比上届增长3%;签约项目投资总额29.06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6%,其中外资额25.56亿美元,比上届增长35.2%。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展位总数达到3062个,国内外参展商、采购商及来宾6800多人,参观人数17万人次。实现国内交易额3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进出口贸易额6.3亿美元,比上届增长11%。 国际旅游实现较高增长。经桃仙机场口岸出入境7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2%,接待来自159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旅游者32.65万人次,增长19.7%。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73亿美元,增长20.8%。全市三星级以上宾馆74家,其中三星级54家,四星级15家,五星级5家。全市星级宾馆客房出租率达到64.1%,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 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运行平稳,存贷款规模增加。金融机构及网点1069家,人民币存款余额3563.0亿元,比年初增长 15.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42.6亿元,增长12.7%;贷款余额2288.5亿元,增长15.1%,剥离人民币不良贷款 294.7亿元。银行现金收入8014.7亿元,现金支出775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8.1%和 8.3%。收支相抵,货币回笼 256.1亿元。资本市场平稳发展。证券市场成交额1008.2亿元,比上年减少26.2%。其中,国家债券成交额168.6亿元,增长19.2%;股票成交额809.6亿元,下降31.7%。 保险业全面发展。保险机构及网点105 家,保险机构累计承保金额9726.8亿元,增长35.4%。实现保费收入53.5亿元,下降12.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5亿元,增长5.4%;人身险保费收入37.8亿元,下降18.7%。支付各类保险赔款总额13.3亿元,下降20.9%。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8.9亿元,增长14.0%;人身险赔付金额4.4亿元,下降51.0%。 二、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城市建设投资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6%,比2000年增长5.35倍,年均增长44.7%。青年大街、二环路改造全面完成。完成了461条二级以下街路、 240万平方米的小巷改造工程;建设了1000.7公里农村公路,行政村已100%通油路。 市区铺装道路总长度3117公里,总面积4620万平方米。排水管道长度2888 公里,路灯 14 万盏,永久性桥梁 179座,窨井57855个。 公用事业 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达到1688公里,比上年增加35公里,比2000年增加 166 公里。市内公交运营线路136条,比上年增加17条,比2000年增加55条。市内公共交通客运总量达到8.38亿人次,比2000年增加8.5%。年内新增公交车辆500辆。公交标准运营车辆5422标台,出租汽车19104辆。 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改造90公里,新铺设供水管网40公里,供水管道总长度3024公里,供水量 5.6亿吨,综合日供水量153.4万吨。新、改、扩建热源22 处,新增供热能力20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145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 83 %。实际用电量154.3亿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83.9亿千瓦小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9.8亿千瓦小时。煤气供气管道总长度2300公里,人工煤气、天然气及液化气家庭用户达到145.6万户。 城市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市环境进一步优化。共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89个,先后实施了浑河治臭、细河清淤、拆除烟囱、锅炉房、大辛及老虎冲垃圾滤液处置工程等项目,进一步治理了浑河30公里的城市段,浑河生态环境有所恢复。实施了满堂河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 127万吨,处理率达到81%。日处理生活垃圾4506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一批人工湖相继建成,城区空气湿度达到56.9%。拆除烟囱1011根、锅炉房606座,推广民用型煤1.6万吨,烟尘控制区达标覆盖率保持100%。建成生态环保模范住宅小区13个,生态环保模范单位6个,生态环保模范军营6个,安静小区 20个。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72%。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13.5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7天。 城市绿化 新增绿地1500公顷,其中新建居住区绿地4.15公顷。植树 600万株。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1115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2平方米。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三、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承担国家863、科技攻关、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27个,举办重大科技活动15项。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910家,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市及市以上独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6个。取得市以上科技成果762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241项(国际领先34项,国际先进207项);达到国内水平521项(国内领先344项,国内先进177项)。有556项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和应用,各类技贸机构技术贸易成交额37.29亿元,专利申请4414件,专利授权2224件。 |